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破解农村村支书队伍太老难题?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是为群众谋利益的“领头羊”。
走访全国多地农村调研了解到,当前,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支书队伍存在年龄老化问题突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整体较弱,治理经营兼善型干部总体欠缺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能力水平仍需提升
当前村支书队伍能力建设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结构老化问题突出,且呈现加剧趋势。本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山东、辽宁等地很多老支部书记一干几十年;河北省2016年对13个乡镇276个村的解剖分析显示,55岁以上的村书记占46%,60岁以上的占26.9%。陕西镇安县154名村书记中,35岁以下的占2.6%,60岁以上占31%。
从全国范围看,2016年,60岁以上的村支书占比明显高于35岁以下的,二者分别占比9.9%和5.7%,且分别比2012年增加3个和下降0.8个百分点。即便在相对发达地区,老龄村支书占比依然不低。北京、山东、广东等11个省区市60岁以上村书记占比超过10%,其中天津市达19.1%,山东为17.6%。
部分村支书知识水平不高,致富带富能力不足。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村支书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天津、陕西、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占比超4成。广西田阳县152名村支书中,初中及以下学历58人,占38.2%;大专以上学历仅有5人,仅占3.3%。
多位受访基层干群反映,有的村支书思想较为保守,带富能力不强,推进工作效率不高;有的习惯当“传声筒”“依葫芦画瓢”,服务群众能力不强。例如,在支部传达十九大精神时,有的村干部“只能领读、无法解读”。
本刊记者调研还发现,在一些贫困村扶贫还存在“包办”现象,“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撤走后,村支部能否“自立”成为当地群众的担忧。
同时,治理与经营兼善型村支书人才欠缺,村支书队伍乡村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加强。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村治理中,经过市场化历练、有能力“经营农村”的村支书占比增多。例如,在江西省南昌县八一乡和向塘镇,致富能人当书记的比例分别为73.3%和47.4%。但这部分先富能人型村支书往往存在村务治理能力与经营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委党校调研显示,一些“能人书记”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有市场观念、能为村民致富出谋划策,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但是,他们有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政治素养较低,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容易出现偏差,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仍需锤炼。
内蒙古、陕西等地受访基层干群反映,相对经济发展,有的村支书对村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带动力量不足。在不少农村,干部群众仍旧单纯以经济关系、宗族关系为纽带联结,文娱活动少、文化生活单调,精神层面的联系和沟通不足。
此外,村支书队伍还存在后备人才不足,队伍建设接续乏力的问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流传着“能人进市场,青年进工厂,毕业生进城市”的说法。该市东胜区两位90后村支书吕昕睿和杜昊昱对本刊记者坦言,身边同学基本没有回基层特别是乡镇工作的。记者走访多地多村也看到,村“两委”班子中鲜有年轻人。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后备干部培养愈发困难。东部某省分析数据显示,当地农村发展要素长期处于“净流出”状态,大量“能人”“土秀才”和优秀党员外流,选拔范围缩小,导致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源头活水”不足,有的地方还出现“矮子里面选将军”现象。
选育管用并举
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始终是各级党委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工作重点。十八大以来,各地把选好用好管好带头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位任务,推动村支书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2016年,全国54.8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5.1%,致富带头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占57.2%,有书记后备人选的占91%,分别比2012年提高3.6、7和10个百分点。在江西省,本届村支书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是上届的1.5倍和2.3倍。
一系列选好、用好、管好、育好村支书的制度措施在实践中产生、落地。
加强选拔培养。各地严格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提出候选人“负面清单”等,例如,天津明确“八不能”限制性条件,四川建立村级预审、乡镇初审、县上终审、张榜公示制度。
同时,积极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群体中选拔培养村支书。江苏推行“定制村官”培育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在农业类职业学院进行3年大专教育,培养一批农村急需、留得住扎下根的“永久牌”村官。
加强教育培训。中央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开展村“两委”成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已累计举办600多期培训班,培训超过6万名农村致富带头人。
河北自2015年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省财政投入1.12亿元,连续三年开展村支书“万人示范培训”;浙江在2017年村党组织换届后,组织1000名重点村书记到省委党校集中充电,着力提升村支书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加强监督管理。各地积极健全和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促进村干部依法履职尽责。例如,吉林、甘肃、新疆等地全面推行村支书县级备案管理,试行村“两委”正职重大事项向乡镇党委报告制度;上海、湖南、江西等地专门制定村干部管理办法,对任期目标、年度考核等作出具体规定;河北对村支书逐一分析,2017年来共调整劝退不合格不胜任村支书3433人,占7%。
加强激励保障。2016年,全国从村支书中录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6138人、选拔乡镇领导干部3606人。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等地建立从优秀村支书中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长效机制,留名额定向招考。河北、山东、浙江、黑龙江等地在全省开展“百名好支书”等评比表彰,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四川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抚恤办法及标准,建立村干部抚恤办法。湖北比照当地副乡镇长工资水平确定村主职干部工作报酬标准,建立同步调整机制,年报酬过4万元。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有的农村,干部选举中仍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甚至拉票贿选等问题。从一些省查办的涉“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案件来看,有的村干部直接或者间接地充当了“保护伞”,村支书甚至成了“村霸”。
为此,在2017年“两委”换届工作中,各地强化措施,明确规定并更为广泛深入地宣传哪些行为、现象是贿选,哪些贿选行为、现象违法违规,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监督,对发生的各种拉票贿选违法活动和各种干扰民主选举的破坏活动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杜绝村“两委”换届贿选,纯洁净化了村干部队伍。
例如,黑龙江、浙江、广东、青海等地,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干扰破坏换届选举的行为露头就打,共查处违纪违规案例1012件,处理1633人。山东邹平县、莒县分别查处一起村“两委”换届选举拉票贿选案件,当事人分别以违规宴请,向村内部分党员送香烟、现金等形式进行拉票。
优化来源配好育强
选对一人,造福一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富民政策具体落地问题,离不开农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引领作用的发挥。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继续把“党性强、人品好、能带富、会治村、威信高、自身廉”的村支书选出来培养好,成为当前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关键。
受访基层干群建议,拓宽渠道、打开通道,让村支书的来源更加优化。可将选用视野扩大到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党政退休干部、复退军人、村教村医等群体中去,广聚良才。
另一方面,拓宽选拔范围,对人口少、范围小、村干部难选的村,可以通过适度规模的并村,整合力量,选优村干部;优化选任条件,对合适的村干部人选,放宽任职限制,利用户口迁移、不设年龄上限等措施,宽口径选人,合适即用。
多位基层组织部门受访干部认为,适度扩大村支书选任范围也为严划资格“红线”提供了空间。
探索建立成体系的村支书培养、选拔、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条件成熟的地方可试点 村支书职业化。健全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制度,培训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进一步建立健全从高校回引本土大学生机制,在农林水等高校、职校定向培养村干部机制,以及县乡统筹、公开选聘、集中培养机制。
同时,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实行村党组织书记目标责任制,对群众满意度低的村支书,上级组织要及时介入或作出调整;建立关怀保障制度,让村干部在职有合理待遇、正常离任无后顾之忧。
优化配强村支书队伍,还需强化基础运行保障,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的多个村庄,因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问题突出。部分基层组织部门干部认为,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就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带动致富能力差,更加难以实现脱贫。
他们建议,进一步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在目前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标准。财政建立专项资金,以补贴、奖励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村给予支持,重点是财政保障“托底”,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突出的村适当奖励。
作为一名村支书,谈如何改变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
从44%下降到18%,去年年初至今,涉法涉诉类问题在党政信访部门接访总量占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央政法机关的接访量则上升了近40%。
“这些数据说明,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开始‘由访转法’,涉法涉诉信访逐步回归法治轨道解决。这也坚定了各级政法机关对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中央政法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去年1月起,北京、江苏、江西等多地就已经“试水”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上述负责人表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识普遍增强。诉访不分、依靠行政手段推动解决法律问题的局面初步得到扭转。”该负责人表示,国家信访局明确要求各级信访部门,不再受理涉及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引导涉诉信访群众到政法机关反映问题。中央政法委也不再集中交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重点是抓好政策指导、执法监督和宏观协调。
此外,该负责人说,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新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围绕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入口、办理、出口”三个环节,中央政法机关已经建立完善了20余项工作规范,各地政法机关细化了具体的处理办法,基本形成了依法按程序办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路线图’,新流程开始运行,新机制逐步发挥作用。
“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反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少了,选择司法渠道进行申诉的多了。”该负责人说,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郑世忠村支书是什么电视
你好,郑世忠村支书在农村电视剧《男儿本色》这部剧里。
该剧是一部以张荣锁为原型,全景式展现太行山脉某农村改革的艰辛过程,深层次的揭示了当前农村存在的复杂尖锐的社会问题。讲述的虽然是一个近乎纪实的故事,但反映的却是我国农村几千年文化积淀与市场经济新阶段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之间激烈撞击的重大主题,堪称近年来尚不多见的农村题材,是一部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精神文明正义之歌。
部分剧情介绍:
25集农村电视剧《男儿本色》全集剧情介绍
现役军人韩东山,性格忠厚,好学肯干,最近被推荐参加军校考试,成绩优异。这年春天,他兴高采烈地请假探家,准备和相爱多年的同村姑娘石灵芝定亲。回家路上,他碰到几个壮汉围攻一个年轻漂亮的富家姑娘,见义勇为,上前赶走壮汉,帮助姑娘解围。这时才发现,姑娘是本县一个有名矿主的女儿,自己的高中同学穆男。
韩东山的家乡,太行深处的九龙峪村,是个远近有名的穷村。韩东山的爷爷韩老四,是土改时就参加工作的村干部,看不惯现任村支书郑世忠多吃多占,胡作非为,经常带人上访告状。韩郑两家积怨很深。郑世忠的儿子郑宝国,和韩东山是从小的好伙伴,现任村民兵连长,治保主任。也深深暗恋着石灵芝。韩东山考上军校,毕业后就是军官,这成为轰动全村的一件大事。韩老四借孙子考上军校的这件事情,在村里四处炫耀,有意压压郑家的风头。郑宝国性情豪爽,讲义气。他既为韩东山考上军校高兴,又不免有些嫉妒。得知石灵芝要和韩东山定亲,更感到苦闷和烦恼。郑世忠向儿子保证,一定要让儿子娶到石灵芝。
九龙峪村男人娶亲难。韩东山的叔伯哥哥韩东海,自小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和韩东山的父母长大成人。现在二十五六岁,也娶不上媳妇。看到兄弟要定亲,不免有些失落。韩东山和石灵芝商定,先给哥哥说上媳妇后,他们才定亲。这天,有人带来一个名叫鸽子的外地姑娘,对韩东海有好感,可是韩家凑不上姑娘要的一万元彩礼。这时,正好穆男带了钱,来找韩东山表示感谢。韩东山借了穆男五千块钱,为哥哥凑够了彩礼。
韩家张灯结彩,为韩东海娶亲。不料婚礼上,鸽子姑娘被公安人员带走。
韩东山正要帮着哥哥,去打问鸽子姑娘的情况。部队来了电报,急令韩东山返回部队。原来,有人向部队举报,说韩东山回家探亲期间,违法乱纪,参加地方黑势力打架斗殴,(即路遇救人那件事。那几个壮汉是矿上民工,围攻穆男,是想向穆男父亲讨还工伤欠款,结果在韩东山离开后,穆男的父亲带人把他们打成重伤。)并参与人口买卖,(即哥哥韩东海买媳妇事。)被军校取销录取资格,部队让其复员回村。
村里怕不怕信访案件
不怕。某个人(或群体)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自己应当享受某权益而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于是向信访部门反映,信访部门接待受理后,这个人反映的问题就称为信访案件,村里是不怕信访案件的。信访,是指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短信等多种参与形式与国家的政党、政府、社团、人大、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接触,以反映情况,表达自身意见,吁请解决问题,有关信访工作机构或人员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制度。
如何破解社会和谐稳定,信访矛盾问题献计献策
一、著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
(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工作,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针对土地徵用、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全力推动落实。
(二)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徵集制度,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献计献策。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在评估中要充分听取信访、维稳、综治等部门的意见。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实时跟踪决策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适时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决策者的党纪政纪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坚持依法办事。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强化各级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防止以闹求解决、以访谋私利、无理缠访闹访等现象发生。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依法追究责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公平公正。建立健全冤假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严肃查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隐匿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四)改进工作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干部进村入户、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记民情日记、建民情档案等做法,坚持与群众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联系群众而不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而不损害群众、解决问题而不引发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五)健全公开透明的诉求表达和办理方式。完善民生热线、视频接访、绿色邮政、信访代理等做法,更加重视群众来信尤其是初次来信办理,引导群众更多以书信、电话、传真、视频、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诉求,树立通过上述形式也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导向。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全面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逐步推行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把办理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提高信访公信力。
(六)突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重点。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制度,与下基层调查研究、深入联系点、扶贫帮困等结合起来,提高工作实效性。省级领导干部每半年至少1天、市厅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1天、县(市、区、旗)领导干部每月至少1天、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每周至少1天到信访接待场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接待群众来访,省、市及其工作部门领导干部一般不接待越级上访。在坚持定点接访的同时,更多采取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下基层接访、领导包案等方式,把行政资源集中用于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检验施政得失、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督查问效上。
(七)完善联合接访运行方式。按照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要求,在市、县两级全部实行联合接访,减少群众信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进驻联合接访场所责任部门的动态管理,做到信访问题突出的责任部门及时进驻,信访问题明显减少的责任部门有序退出;推行律师参与接访、心理咨询疏导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第三方介入的方法,促进问题解决。
(八)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关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健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级表达诉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对应到而未到省级职能部门反映诉求的,或者省级职能部门正在处理且未超出法定处理期限的,或者信访事项已经依法终结的,不予受理。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九)充分发挥法定诉求表达渠道作用。按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各级政府信访部门对涉法涉诉事项不予受理,引导信访人依照规定程序向有关政法机关提出,或者及时转同级政法机关依法办理。完善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制度,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热情服务。完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诉求表达方式,使合理合法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解决。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健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工作机制
(十)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级信访联席会议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落实等职能作用,形成整合资源、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合力。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成员单位组成和专项工作小组设置,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注重从政策层面研究解决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合理性的突出问题。
(十一)健全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认真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建立信访听证制度,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进行公开听证,促进息诉息访;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对已审核认定办结的信访事项不再受理;健全信访事项协商会办等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加大化解“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力度。
(十二)健全统筹督查督办信访事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联席会议组织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解决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对久拖不决、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疑难信访突出问题,列入党委和政府督查机构督查范围;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跟踪督查和问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信访部门开展督查,重视信访部门提出的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等建议。
(十三)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地域特点、信访总量、诉求构成、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等因素,合理设置考核项目和指标,不简单以信访数量多少为标准进行考评,推动各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解决问题上。坚持量化考核和综合评议、上级评议和群众评议、平时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度。
(十四)健全经常性教育疏导机制。认真研究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确立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心理预期,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立政务微博、民生微信、民情QQ群等方式,搭建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回应民意的新平台,提高互联网时代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十五)健全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创新党组织设置,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落实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充分调动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十六)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等参与解决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相关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优势,做好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权益工作。制定扶持引导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办公场所等形式,发挥好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把群众工作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引导村(社区)制定符合国家法律的村规民约,运用道德、习俗、伦理的力量调节关系、化解纠纷。
(十七)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心从事後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信息汇集分析研判;推行民情分析会、民情恳谈会等做法,充分发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信息员、调解员的作用。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信访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把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认真组织推动。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为解决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提供组织保障。加大问责力度,对损害群众利益、造成信访突出问题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不认真解决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
(十九)强化舆论引导。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对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委和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取得的巨大成绩,大力推广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发出主流声音,树立正确导向;选择典型案例,向社会曝光无理缠访闹访、违法聚集滋事而依法受到处理的行为。
(二十)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和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形势任务需要,不断充实信访工作力量。完善後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到信访部门、信访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制度;选拔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到信访部门工作,重视信访干部的使用,深入开展信访干部交流工作,增强信访干部队伍活力,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能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带著责任和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