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黑客帝国里那个戴墨镜的是谁?
特工史密斯 Agent Smith
饰演者:雨果·维文
电影《黑客帝国》中的大反派,原本是矩阵中的特工,后来变成病毒,具有了在矩阵中克隆自己的能力,最后与主人公同归于尽。
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
雨果·维文:《指环王》三部曲中精灵王和《黑客帝国》系列中史密斯探员的饰演者
男,生于1960年4月4日,尼日利亚,奥斯汀
全名:雨果·华莱士·维文(Hugo Wallace Weaving)
身高:6' 2" (1.88 m)
星座:牡羊座
简介
雨果·维文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演员之一。他1981年毕业于国家艺术学院,之后在影视舞台上辛勤耕耘。他最近的角色是在彼德·杰克森的史诗影片《魔戒》中出演林谷主人精灵王艾尔隆。
雨果·维文1960年生于尼日利亚,家中三兄妹他居中,有一位哥哥西蒙和一位妹妹安妮。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戏剧艺术学院,这位蓝眼睛、气质独特的演员首次担纲主演是1983年社会道德题材的低成本剧情片《城市边缘》,据称这是澳大利亚第一部从同情的角度刻划土著人所处恶劣环境的影片。
1991年,雨果因在乔斯林·穆尔豪斯执导的影片《证据》中成功地刻画了盲人摄影家马丁,而获得澳大利亚电影协会最佳男演员奖。1994年,雨果·威文因在倍受推崇的影片《沙漠妖姬》中饰演一位神秘的舞会皇后蒂克而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了声誉。次年,他在影片《变种猪》中为牧羊犬配音,得到了观众的进一步认可。这期间,雨果·威文还参加了几部美国电视剧的拍摄,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电视短剧《达达之死》。与此同时,雨果·威文除了继续在澳大利亚发展外,还参加拍摄了好莱坞高成本影片《黑客帝国》。
1988年他因在克莱格·摩纳罕(Craig Monahan)的《采访》(Interview)中担任主角而获得澳大利亚最佳男主角,91年雨果因乔丝林·摩尔豪斯(Jocelyn Moorhouse)的《证据》(Proof)一片得到了他的第一个AFI(澳大利亚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奖品;94年,导演斯蒂芬·艾略特(Stephen Elliot)《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一片终于为他带来了国际声名,并使他再次获得AFI奖。
维文的其他作品包括《爱读罗曼史的老人》(The Old Man Who Read Love Stories),《奇异行星》(Strange Planet),《黑客帝国》,《卧室与走廊》(Bedrooms and Hallways),褒贬不一的《真爱一团糟》(True Love and Chaos),斯蒂芬·艾略特的《骗子》(Frauds),《监护人》(The Custodian),保罗·考可斯(Paul Cox)的《放逐》(Exile),《不计后果的凯利》(Reckless Kelly)《砸胡桃》(Wendy Cracked a Walnut),《右撇子》(The Right Hand Man),《只是为爱》(For Love Alone)和《城市边缘》(The City's Edge)。
他在电视中扮演过的角色则包括,大受好评的迷你剧集《体线》(Bodyline),澳洲电视剧《哈利法克斯》(Halifax f.p),连续剧《刺痛》(The Bite),迷你剧集《棕榈希尔顿酒店》(妮可儿·基得曼主演),《脏水王朝》(The Dirtywater Dynasty), 《赤裸》(Naked - Coral Island),《从巴洛刀到枪》(Barlow and Chambers: A Long Way From Home and Melba)
他的舞台剧角色包括曾在悉尼影院上演的《麦克白》,《完美主义者》《樱桃园》以及《田园牧歌》,他也曾在墨尔本大剧院演出过《无事生非》《驯悍记》,并在南澳洲剧院上演过《裘利斯·恺撒》,《与月初升》(Ring Around)和《私人生活》(Private Lives)。
IMDb资料
雨果·华莱士·维文于1960年4月4日出生于尼日利亚,是三兄妹中的老二。雨果有一个哥哥西蒙,以及一个妹妹安娜,目前两人都在澳大利亚生活。在雨果的童年时代,维文一家经常在尼日利亚、英国和澳大利亚之间迁徙。三兄妹的父亲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工作,有许多跨国业务要处理。到了70年代,十几岁的雨果在英国居住了三年,期间在布里斯托的伊丽莎白女王医学院(Queen Elizabeth's Hospital School)学习。在那里,他在演艺方面的才华最早被显示出来。他的历史成绩很好,在O-级测验中拿到了A。1976年,他在澳大利亚定居,在悉尼的诺克斯文理学校(注:Knox Grammar School为悉尼最好的私立男校)读完中学。1981年,雨果自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ramatic Art, NIDA)毕业。NIDA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它的知名校友包括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和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从那时起,雨果开始了他在电影、电视剧和戏剧行业的稳健生涯。雨果表示,尽管他的影视作品为人所瞩目,他本人却觉得在舞台上表演更为自在。他经常参加澳大利亚的戏剧演出,大多数情况下是与悉尼剧院合作。他的成功得到广泛赞誉。雨果获得的奖项无数,其中包括两项澳大利亚电影学院(AFI)最佳男主角奖和三项提名。AFI是澳大利亚电影的最高奖项,相当于美国的奥斯卡奖,雨果在《证据》(Proof, 1991)和《审问》(The Interview, 1998)中的表演为他赢得了这一荣誉。由于在《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1994)中的出色表现,他亦得到AFI提名。除了AFI获奖之外,在1998年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上,雨果凭《审问》夺得最佳男演员奖,同年他当选澳大利亚的年度之星。近年来,在《黑客帝国》三部曲中饰演的特工史密斯、以及《魔戒》三部曲中的精灵王爱隆为雨果赢得了更多国际声誉,《黑客帝国》系列中的出色表演使他成为二十一世纪影坛最富盛名的反派人物之一。随着每一部新作和新角色的推出,雨果不断超越观众的期待,成为当今最多面的全能演员之一。雨果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亚,和伴侣卡特琳娜·格林伍德(Katrina Greenwood)生有两个孩子。他们没有结婚,雨果多次表示,结婚的念头会把他“吓得半死”。
八卦
·雨果毕业于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学院(NIDA);
·父母带着小雨果离开尼日利亚的时候,他还不满一岁;
·和格林伍德的孩子:哈利(Harry,出生于1989年)和霍莉(Holly,出生于1993年);
·他的父亲为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因此经常搬家。直到最后定居在澳大利亚,雨果的童年在南非和英国度过;
·80年代中期,他的妹妹安娜-简·维文曾经在巴黎有过一段短暂的歌手生涯;
·凭借在《海达·嘉伯勒》(注:Hedda Gabler,易卜生的戏剧)中的出色表演获得2005年霍普曼奖(Helpmann Award)最佳男配角提名;
·和澳大利亚演员亚当·加西亚(Adam Garcia)、休·杰克曼(Hugh Jackman)、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ton)、雷吉·利弗莫尔(Reg Livermore)以及编剧斯图亚特·比蒂(Stuart Beattie)、电台主持约翰·劳(John Laws)是高中校友;
·在英国居住期间,曾在布里斯托城外的瓦拉索(Wraxall)私立小学The Downs School(OTZ实在不会翻)读书,很凑巧地,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也在那个学校呆过一阵子;
·患有癫痫症,曾经在悉尼歌剧院的一次演出中突然倒地并开始抽搐,被急忙抬下台,这次意外被解释为现场太多闪光灯的作用;
·在摄制《黑客帝国》系列时,雨果的髋关节在一次拍摄中骨折。他的伤势后来痊愈,但自这次受伤之后他的特技动作一般使用替身演员完成;
·从13岁起便受着癫痫症的折磨,雨果很早就决定绝不开车,而且他也没有驾驶执照;
·雨果是一个鱼素食者(原文为pesco Vegetarians),即是说他吃鱼但不吃肉;
·他的伴侣是卡特琳娜·格林伍德(1984年至今);
·雨果自很受欢迎的英国连续剧《红矮人》(注:Red Dwarf是一部经典的科幻聚集,自1988年的第一季以来,已经连续拍摄八季,第八季摄制于1999年,下文提到的Holoship系92年第五季的第一集)中得到了如何演绎《黑客帝国》里特工史密斯的灵感。他认为,Holoship那一集中的赫库利·普拉蒂尼船长(Captain Hercule Platini)这个角色,就是他演绎史密斯的最佳方式。
·他曾为1997年的贝尔格莱德电影节揭幕。
作品年表
·《变形金刚2》(Transformers, 2009) —— 威震天(配音) / Megatron
·《温柔的钩子》(The Tender Hook, 2008) —— 麦克希思 / McHeath
·《变形金刚》(Transformers, 2007) —— 威震天(配音) / Megatron
·《吃蜜蜂的女孩》(The Girl Who Swallowed Bees, 2007) —— 旁白(配音)
·《关键人物》(The Key Man, 2007) —— 文森特 / Vincent
·《魔戒:中土之战II,巫王崛起》(Lord of the Rings: Battle for Middle Earth II -- Rise of the Witch King, 2006)[音频] —— 爱隆 / Elrond
·《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 2006) —— 长者诺亚(配音) / Noah the Elder
·《魔戒:中土之战II》(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Battle for Middle-Earth II, 2006)[音频] —— 爱隆 / Elrond
·《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 2005) —— V
·《小鱼》(Little Fish, 2005) —— 莱昂内尔 / Lionel
·《桃子》(Peaches, 2004) —— 艾伦 / Alan
·《万事皆空》(Everything Goes, 2004) —— 雷 / Ray
·《魔戒: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 爱隆 / Elrond
·《黑客帝国: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 —— 特工史密斯 / Agent Smith
·《身后之事》("After the Deluge", 2003)[迷你电视剧集] —— 马丁·科比 / Martin Kirby
·《黑客帝国:进入矩阵》(Enter the Matrix, 2003)[音频] —— 特工史密斯 / Agent Smith
·《黑客帝国: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 2003) —— 特工史密斯 / Agent Smith
·《胡闹》(Horseplay, 2003) —— 旁白(配音)
·《魔戒: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 —— 爱隆 / Elrond
·《魔戒:魔戒重现》(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 爱隆 / Elrond
·《俄罗斯玩偶》(Russian Doll, 2001) —— 哈维 / Harvey
·《读爱情小说的老人》(The Old Man Who Read Love Stories, 2001) —— 卢比肯多 / Rubicondo
·《魔法布丁》(The Magic Pudding, 2000) —— 比尔·巴尼科(配音) / Bill Barnacle
·《奇异星球》(Strange Planet, 1999) —— 史蒂夫 / Steven
·《迷失的回声》(Little Echo Lost, 1999) —— 回声人 / Echo Man
·《黑客帝国》(The Matrix, 1999) —— 特工史密斯 / Agent Smith
·《本色》(True Colours, 1999) —— 艾德·柯旺 / Ed Kirwan
·《我很乖,因为我要出国》(Babe: Pig in the City, 1998) —— 牧羊犬雷克斯(配音) / Rex the Male Sheepdog
·《卧室与走廊》(Bedrooms and Hallways, 1998) —— 杰里米 / Jeremy
·《审问》(The Interview, 1998) —— 埃迪·罗德尼·佛莱芒 / Eddie Rodney Fleming
·《吻》(The Kiss, 1998) —— 弗兰克 / Frank
·《真爱一团糟》(True Love and Chaos, 1997) —— 莫里斯 / Morris
·《前线》("Frontier", 1997)[迷你电视剧集] —— 亚瑟长官 / Governor Arthur
·《哈利法克斯:这不浪漫么?》(Halifax f.p: Isn't It Romantic, 1997)[电视] —— 汤姆·霍克斯探长 / Det. Sgt. Tom Hurkos
·《珊瑚岛》(Coral Island, 1996)[电视剧集"Naked: Stories of Men"] —— 马丁·弗隆 / Martin Furlong
·《狂野澳洲:边缘》(Wild Australia: The Edge, 1996) —— 旁白
·《咬》("The Bite", 1996)[迷你电视剧集] —— 杰克·香农 / Jack Shannon
·《边城小镇》("Bordertown", 1995)[迷你电视剧集] —— 肯尼斯·皮尔森 / Kenneth Pearson
·《我不笨,所以我说说说》(Babe, 1995) —— 牧羊犬雷克斯(配音) / Rex the Male Sheepdog
·《流放》(Exile, 1994) —— 伊内斯 / Innes
·《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1994) —— 安东尼·蒂克·比罗斯 / Anthony 'Tick' Belrose (Mitzi Del Bra)
·《怎么了,弗兰克?》(What's Going On, Frank?, 1994) —— 超市里的古怪搬运工 / Strange Packer in Supermarket
·《骗局》(Frauds, 1993) —— 乔纳森·维茨 / Jonathan Wheats
·《大盗明星梦》(Reckless Kelly, 1993) —— 约翰先生 / Sir John
·《监护人》(The Custodian, 1993) —— 丘奇侦探 / Det. Church
·《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 1993)[迷你电视剧集] —— Lust
·《通往爱丽丝的路》(Road to Alice, 1992) —— 莫里斯 / Morris
·《证据》(Proof, 1991) —— 马丁 / Martin
·《砸胡桃》(Wendy Cracked a Walnut, 1990) —— 杰克 / Jake
·《曼谷希尔顿》("Bangkok Hilton", 1989)[迷你电视剧集] —— 理查德·卡莱尔 / Richard Carlisle
·《达达之死》(Dadah Is Death, 1988)[电视剧] —— 杰弗里·钱伯斯 / Geoffrey Chambers
·《脏水王朝》("The Dirtwater Dynasty", 1988)[迷你电视剧集] —— 理查德·伊斯特维克 / Richard Eastwick
·《独臂伯爵》(The Right Hand Man, 1987) —— 奈德·德文 / Ned Devine
·《梅尔巴》("Melba", 1987)[迷你电视剧集] —— 查尔斯·阿姆斯特朗 / Charles Armstrong
·《只是为爱》(For Love Alone, 1986) —— 乔纳森·克劳 / Johnathan Crow
·《天空海盗》(Sky Pirates, 1986) —— 暴徒 / Thug
·《体线》(Bodyline, 1984)[迷你电视剧集] —— 道格拉斯·杰尔丁 / Douglas Jardine
·《城市边缘》(The City's Edge, 1983) —— 安迪·怀特 / Andy White
·《或许此次》(...Maybe This Time, 1980) —— 学生乙 / Student 2
获奖情况
澳大利亚电影学院
2006年,凭《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 2005)获最佳男演员提名
2005年,凭《小鱼》(Little Fish, 2005)获最佳男主角奖
2004年,凭《读爱情小说的老人》(The Old Man Who Read Love Stories, 2001)获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8年,凭《审问》(The Interview, 1998)获最佳表演奖
1994年,凭《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1994)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1年,凭《证据》(Proof, 1991)获最佳男主角奖
百视达娱乐奖(注:Blockbuster Entertainment Awards为奥斯卡颁奖礼之后,一年一度由全球2000万影迷投票产生、代表美国观众口味的奖项)
2000年,凭《黑客帝国》(The Matrix , 1999)获最受欢迎的反派角色提名
美国广播影评协会奖(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2004年,凭《魔戒: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获最佳表演奖(全体演员)
澳大利亚影评协会奖(Film Critics Circle of Australia Awards)
2005年,凭《小鱼》(Little Fish, 2005)获最佳男配角奖
2004年,凭《读爱情小说的老人》(The Old Man Who Read Love Stories, 2001)获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9年,凭《审问》(The Interview, 1998)获最佳男演员提名
IF奖(注:Inside Film Awards,澳大利亚国家最高电影奖项)
2005年,凭《小鱼》(Little Fish, 2005)获最佳男演员奖
MTV电影奖(MTV Movie Awards)
2004年,凭《黑客帝国: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 2003)获最佳打斗奖提名(with基努·里维斯)
蒙特利尔电影节(Montréal World Film Festival)
1998年,凭《审问》(The Interview, 1998)获最佳男演员奖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2003年,凭《魔戒: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获最佳表演奖(全体演员)
在线影评人协会奖(Online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2003年,凭《魔戒: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获最佳表演奖(全体演员)
凤凰影评人协会奖(注: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亦是一个网上电影评论社团奖,简称PFCS Award)
2004年,凭《魔戒: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获最佳表演奖提名(全体演员)
2003年,凭《魔戒: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获最佳表演奖(全体演员)
2002年,凭《魔戒:魔戒出现》(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获最佳表演奖(全体演员)
美国演员公会奖(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2004年,凭《魔戒: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获杰出表现奖(全体演员)
2003年,凭《魔戒: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获杰出表现奖提名(全体演员)
2002年,凭《魔戒:魔戒出现》(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获杰出表现奖提名(全体演员)
黑客帝国涉及到哪些哲学和科学问题
“一千个人看,就有一千个黑客帝国。”
每天早上醒来,
镜子里那睡眼惺松的人真的是你吗?
你是否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
你所知道的事实是真实的吗?
一切的一切都将慢慢揭晓......
A 爱丽丝漫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1860年,在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充满想象力的笔触下,好奇的爱丽丝在追逐兔子的过程中,悠然掉入一个曼妙神奇的梦幻世界。1999年,在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中,怀疑世界出了问题的Neo则追随一个有小白兔文身的性感女郎来到地下Rave Party,从此而一发不可收拾,走入真实的荒漠。
B 鲍德里亚(Baudrillard)
在第一集中,一个计算机朋克带着他的小白兔女友来尼奥家做交易,尼奥从一本掏空的书中拿出一碟非法软件——注意,那本掏空的书就是鲍德里亚的名著《仿像与模拟》。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据可查地看到鲍德里亚对《黑客帝国》的影响。而莫菲斯的那句著名台词“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则直接出自书中第一章第一页的第二段。
让•鲍德里亚,法国思想家,也是旗帜最为鲜明,著作最为晦涩的后现代“超级”理论家。80年代以来,其作品被广泛翻译到英语世界,旋迅速确立其“后现在理论精神导师”之地位。与福柯和德勒兹相比,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当代艺术,社会形态及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无疑更加深入和富于启发性,类象社会就是他提出来的。他的理论对图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对摄影更不无启发。请看这些名言:“打倒所有坚信有一个真实世界的这种假定”“在一个完全本末倒置的世界上,正确只是错误的一次行动”“超过了某一确定的时刻,历史就不再是真实的了,不知不觉之间,全人类已将真实抛在身后。从那个时刻起,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再是真实的了......”“今天,整个制度都在不确定性中摇摆,一切现实都被符号模拟的超现实所吞噬。如今控制社会生活的不再是现实原则,而是模拟现实。目的性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是由种种模型塑造出来的。”
C 赛伯朋克(Cyberpunk,电脑朋客)
赛伯朋克/赛伯空间一词源于科幻小说家William Gibson一篇关于神经计算机网络的小说《神经漫游者》(在下文N中详述),在这篇引起巨大轰动的小说中,Gibson首先发明了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术语:“赛伯空间,一个被数亿操作员每天经验着的交感性想像......一个来自于人文体系中每一台电脑的数据吸引力的图式化表现。一个不可思议的复杂构成。”赛伯圈内的代表作家除Gibson外,还有Bruce Sterling等一批80年代的硬科幻小说作家。
Cyberpunk的信条是:信息自由,实践,分散和领先。信息需要并且应该对所有人开放,为所有人利用/控制。Cyberpunk还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他们沉溺于高科技工具并鄙视人们以传统方式使用它们。Cyberpuck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是永远的反权威者,是埋植在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的炸弹。
纵观Cyberpunk的历史,普罗米修斯是守旧的西方世界的Cyberpuck模范。其后是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信封的羽蛇神Quetzalcoatl,之后是自由职业者、疯子......直到《黑客帝国》里的黑客们。
D 笛卡儿(Descartes)
欧洲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笛卡儿曾试图为科学建立起一套坚固的方法论基础,他的巨著《沉思录》其实就是“对第一哲学的冥思”。笛卡儿着重思维的精密性,不信赖感性经验,认为只有理性思维才可靠。他从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出发,扫除自己的成见,要寻求一个最可靠的命题作为起点,然后进行推论。笛卡儿进一步深入到数学领域,但他发现甚至连数学也不能相信,万一那后面有一个“恶毒的魔鬼”在操纵,在扰乱他的头脑呢?他发现,最可靠的事实就是:他自己在怀疑;因此,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而身的存在则须推论出来。于是有了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汤勺并不存在)”
他认为观念的起源有两种,一是来自感性经验,一是天赋的观念。他对天赋观念更重视,他认为自我、上帝、时间、空间、完善、无限、几何公理之类的观念都只有是天赋的(显然,关于存在/真理的不懈探求也是黑客们的天赋观念)。
笛卡儿还提出了著名的身心交感论,即物质的身和非物质的心能够互相影响。
记得《黑客》中Neo的疑虑吗?“如果我死在那里怎么办?”“灵魂死去,身体也将不复存在。”
E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
现在,假设拿到红色药丸和蓝色药丸的不是Neo,而是让•保罗•萨特、阿尔伯特•加缪、马丁•海德格尔,那么他们会如何选择呢?很显然,这三位存在主义大师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matrix,进入真实的荒漠。也许那里令人痛苦,但毕竟还原了存在的真实。
按萨特的观点,唤醒前的Neo只是en-soi(一种自足的存在,比如桌子),唤醒之后,才成为pour-soi(特指自我意识的存在,即人),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和存在负责的“人”。
存在主义追求绝对自由,终极解放,自由选择。呈现疏离与荒谬,控诉/反叛一切传统习惯,只有对一切尘世存在的悲惨、无意义彻底确信,才有可能透视出一种从废墟中升起的通向拯救王国的远景。而幻灭、荒谬、无望、虚无的“废墟”感,就是一种赎罪的过程,恰如“弥赛亚”来临之前的阵痛。上帝存在与否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人所需要的是去重新发现自己。所谓“存在先于本质”,意思就是人首先存在着,在这个世界上遭受各种波折,而后才能界定他自己——这简直就是Neo的觉醒经历。
F 恋物癖(Fetishism)
在《黑客帝国》衍生的众多“主义”中,恋物癖这一传统的性偏移病症也进一步演变为消费性的数码恋物——尤其是当超媒体取代超文本,虚拟现实取代传统空间之际,在影片中也足以发掘出很多乐趣。尤其是那令人无限着迷的子弹时间:在某样物体,某个部位,或某种动作上,长时间/多角度的滞留和留恋。这正应了弗洛伊德的恋物癖概念:恋物的对象其实不是商品,而是主体的不愿移动。
G 诺斯替教(Gnoticism)
初期基督教的一派,尊重某种灵的直觉,含有西亚,东亚哲学,曾被视为邪教。诺斯底的世界观是“二元论”的;宇宙有两个神,一善一恶。至高的神创造了一连串的灵体,都是神性的放射。宇宙是由一位较低级的“造物主”造的。物质是邪恶的;灵魂得从肉体中解脱,须有使者从众光国度差到世间来(基督)。基督可能是天使,是幻影的灵体;也可能是凡人,暂时获得更高的力量。人要得救必须领受秘密仪式,而得到更高的“知识”。伦理方面有人主张苦修,但也有人认为肉体上的行为不影响救恩,所以不禁止情欲,过着放荡的生活。
H 享乐主义(Hedonism)
《黑客》第一集中的Cypher是典型的享乐主义者,为求感官满足而背叛了黑客组织(与特工Smith在虚拟餐厅的对话)。
早在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的时代,人生的“唯乐原则”即得到了哲学上的确立;快乐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也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即使某人,某一群体在特定时间内对这一原则有主动或被动的背离,那目的仍是追求终极的快乐。故追求快乐和躲避痛苦,乃人生之两大规定动作,不用教,不证自明。少有人会在学理上主张的“享乐主义”,如今却随着消费主义攻占了我们生活的大片领域。结合着新科技成果出现的科技享乐即使当前消费文化的流行趋势。
其实,我们每日浸淫其中的网络,又何尝不是Cypher梦寐以求的牛排?
I 完美形象(Ideal Forms/洞穴寓言)
在柏拉图看来,完美形象Ideal Forms才是现实的最高层次。经验现实最不可靠。
关于完美形象(理想形态),柏拉图有个著名的“洞穴”寓言。在这则寓言中,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洞穴”寓言。在这则寓言中,柏拉图假设有一群人“居住在一个洞穴中,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外面,它跟洞穴内部一样宽。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在这里,双腿和脖子皆被锁住,所以是在同一地点。因为被锁住也不能回头,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跟他们隔有一段距离的后上方,有一堆火在燃烧。在火和囚徒之间,有一条高过两者的路,沿着这条路建有一道矮墙,就像演木偶戏的面前横着的那条幕布”。外面沿墙走过的人们“带着各种各样高过墙头的工具,用木头,石头及各类材料制成的动物或人的雕像,扛东西的人有的在说话,而有的沉默着。”“由于他们(洞穴人)终生不能行动或回头,因此外部世界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影子,便成为他们所能看到的唯一的真实。当路过的人们谈话时,洞穴里的人们会误以为声音正是从他们面前移动的阴影发出的。”被囚禁的人完全被剥夺了任何自由的可能,他们只能面对空荡的石壁,壁上的影子是他们可能拥有的惟一的世界,而这个幻想的功能就使他们不再有能力指认真实。
而生活在matrix中的人类电池,其实就是洞穴寓言的未来翻版。进一步说,观看《黑客帝国》的观众本身,何尝不是又一群洞穴里的囚徒?
J 基督(Jesus)
这个寓意再明显不过了。首先,尼奥的名字Neo,是英文One(救世主)的倒拼,同时意味着“新”,他在matrix的“机器豆荚”中苏醒,在Nebuchadnezzar(来自圣经,尼布加尼撒二世,古巴比伦国王,曾攻占耶路撒冷,建空中花园)船上受洗。在第一集中,Neo先是死去,而后被崔尼蒂(Trinity;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一吻唤醒。弥赛亚式的复国救主象征充斥全片。
K 康德(Kant)
其实这个字头更应该先给"Kung Fu"——中国功夫
如果同样做一次红蓝药丸的选择,康德的出发点将于存在主义巨擎不同——不是进入真实的荒漠,而是进行一次道德选择,追求“至善”(the Highest Good)。
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是欧洲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理论,并不可逆转地确定了欧洲思想发展道路:它首先是唯心主义思想家,比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体系得以建立的动力。在他的批判系统中,贯穿着一个恢宏的主体性原则,那就是主体能动性是构成科学知识论的根本条件。他提倡分析批判的哲学方法,明辨知识与信念,崇尚自由自律的道德良心,促进大同世界的理想。其著作中最富有启发性的是《纯粹理论批判》,书中,康德将上帝存在的需求安设于道德领域,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无法证明上帝存在,但这个“至高至善”是一切道德伦理之基础。这种侧面迂回的自我确证有些像墨菲斯Morpheus的执意信仰——Neo必须成为救世主,否则一切将没有意义。
名言:“每一个个别经验不过是经验领域内的全部范围的一部;而全部可能经验的绝对的整体本身并不是一个经验。”
L 拉康(Lacan)
雅克•拉康是自笛卡儿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是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在考察主体形式的时候,拉康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拉康认为,六至十八个月的儿童利用反映于镜子之中的身份确认自己的形象。这使他逐渐摆脱了“支离破碎的身体”而获得自己身份的基本统一性。镜像阶段之前,儿童仅仅将自己的身体视为一堆破碎的物体,他甚至对于这个不完整的身体怀有恐惧。这时的儿童无法通过自我感知——例如时间感,空间感,运动等等——认识身体的完整性,只有外在于自身的镜像才能为主体提供一个结构性的整体。当然,许多时候,拉康所说的镜像仅仅是一种象征物——一种外在于主体同时又给予主体定位的象征物。
“镜像阶段”的意义就在于清晰的界定自我。请同学们参考黑客第一集中Neo伸手触摸镜子粘起金属液体的段落(他在镜子中看到扭曲变形的自我),第二集中特工Smith终于摆脱matrix的控制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也是“镜像阶段”的作用。
M 马克思(Marx)
也许,《黑客2》中墨菲斯Morpheus(英文名是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掌管梦境,利用喝下不同的水来区分梦境与现实,与电影中红,蓝药丸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参考一下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而在现代,则有了Matrix和人类电池。我们这个时代,Matrix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Matrix和人类斗士。锡安城Zion的人类叛军,他们是地球的自由卫士,革命的主力军,也是颠覆matrix等级秩序的幽灵。
N 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
从1984年开始,一位名不见传的美国作家Willian Gibson连续发表了三部内容相当诡异、场景和情节相互连贯的长篇小说。这三部作品分别是《神经漫游者》1984、《计零》1986和《蒙娜•丽萨超速档》1988。这三部作品一下子在久已无声的科幻世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Gibson的三部小说有时被称为“矩阵三部曲”,有时又被称为“漫生三部曲”。这是一套从构思到风格都非常奇特的作品。故事讲述一群“电脑牛仔”如何使自己与计算机网络相互连通、并放弃躯体进入赛伯空间(Cyberspace)去进行奇妙的探险。小说中的世界阴冷昏暗,经济和政治生活都由日本式的大型垄断财团控制,公司的概念取代了国家的概念,只有服从公司,发誓效忠,才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而不服从某个公司,希望离开它,就意味着你已背叛。《神经漫游者》一书不但创造了Cyberspace和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两个字,也引发了cyberpunk(赛伯朋克)大潮,大肆冲击主流文化。
另外还要提一提美国数学家Nobert Wiener,在他的著作《人有人的用处》中的第五章,他详细论证了有机体是消息的观点。虽然Wiener自己也认为这一章有点像“科幻小说”,但他还是认为,实物传送和消息传送之间的界限并非是永远不可逾越的。他认为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是一些模式,而这些模式就是消息,可以被传送的消息。
O 先知(Oracle)
在希腊中部靠近帕拿苏斯山的特尔斐城,坐落着著名的阿波罗先知所在地——阿波罗神殿。其年代至少可追溯到公元17世纪,神殿入口处写着“认识你自己”。在《黑客帝国》中,同样有一位先知登场,而且家门口也刻着同样的标记(只不过是拉丁文)。
在影片中,祖母般慈祥的先知给Neo烘制了可口的小饼(cookies),而在电脑应用中,cookies是从网站传送到用户浏览器并保存在硬盘中具有识别功能的少量资料,其实是一种跟踪机制,它意味着自动记忆功能,可以让再次访问某网址的计算机用户读取上次留下的数据。这和Neo拜访先知实在是有着玄而又玄的联系。
P 菲利普•K•迪克(Philip k.Dick)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其作品一直探讨人的定义和真假二元对立的问题,被无数次地搬上银幕。尽管他一生惨淡,备受恐怖症与抑郁症的折磨,吸毒,婚姻破裂,英年早逝,但他创造出了一个科幻界的奇迹。迪克的作品将科幻与神秘主义,自身体验,纯科学和低俗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狂野诡秘的独特氛围。在简约的风格和标准的科幻手法之下,呈现的是一个更深层的世界——那里有极度的情感经验、纯哲学式的思考和不时涌现的惊人观点。如同卡夫卡一样,迪克的名字成为描述某种流传深远的文学观的专有名词。他的作品将科幻与“技术至上”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结合在一起,被看成“美国的博尔赫斯”。
可以说整个“赛伯朋克运动”及其诸多衍生的分支均受到迪克的影响。迪克式的主题如政治狂想、星际阴谋以及因为吸食毒品和意志被控所产生的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主题之一。1982年的经典科幻片《银翼杀手》就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另外还有如《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记忆裂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好莱坞30年十大经典科幻片cherrystar原创),据说未来更有三部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影片将要投入拍摄,让我们拭目以待。
Q 奎因(Quine)
Willard van Orman Quine,美国哲学家、逻辑家,“逻辑实用主义”或“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
在他看来,本体论问题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存在什么”的问题。而对“存在什么”的表述问题又可分为两种:一个是何物实际存在的问题,即本体论的事实问题:另一个是语言使用中何物存在的问题,即本体论的“承诺”问题。在Quine看来,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对“存在什么”的一种表述。
Quine还在他的《真之追求》中对排中律做了详尽的质疑分析。排中律的通行解释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不能对同一对象既不肯定,又不否定”。这就是说,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必须一真一假,不能都不真不假。也许用此可以排除我们对《黑客》无限套层的虚无世界观的困扰。
R 真实(Real)
可以说,《黑客帝国》的核心问题就是Quine的本质论质问:“What is there”(存在是什么)。真实,到底是存在主义声称的客观体验,还是仅仅是我们与外界互动产生的感官反应?如Morpheus所说:“什么才是真?你怎么定义真?如果你说的是气味,视觉,那么所谓的真不过是一连串大脑翻译的电脉冲。”
S 苏格拉底(Socrates)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造者。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知道自己无知。他说,他听到神谕说他是人间最聪明的人,可是他感到自己并不聪明,于是就到处找有知识的人谈话,想推翻神谕。结果他发现这些所谓有知识的人并没有知识,并不聪明,又进而发现他自己的聪明之所在于他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遂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Neo也接受了这样的测试)。
在讨论知识和伦理道德问题时,苏格拉底惯于采用问答法,双方一问一答,通过揭露对方回答中首尾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导致真理。他把这种方法称之为“接生术”,其实是一种归纳法。苏格拉底的辩论术和传道热情颇像孔子,《黑客》中的Morpheus也扮演了这样一位精神导师的角色,他孜孜不倦、坚定不移地说服Neo相信自己是救世主。
T 三位一体(Trinitarianism)
崔尼蒂的名字Trinity,即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合一。
以“三”记录的最神圣的思想,莫过于三位一体。好多宗教都有三位一体说,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说法是:天主圣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一体三位。天主的本性是爱,天主父是此绝对爱的自我给予;天主子是此绝对爱的自我接受与答复:圣灵则是此绝对之爱的自我合一。佛教有所谓三宝:佛、法、僧。道教有所谓玄、元、始三气,和由原始天尊化身而成的三清。此外许多原始的宗教如伊朗鲁亚宗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中,都有所谓的“三联神”,即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三位高级神灵。儒家不是真正意义的宗教,但它在谈到宇宙原始的时候,也认为“太极元气”,是“函三为一”的。
U 乌托邦(Utopia)
在1975年的著作《Ignorance》中,哲学家彼得•安格把笛卡儿操纵经验的“恶毒魔鬼”概念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邪恶科学家”的形象。这位邪恶科学家利用电磁脉冲刺激人脑,让试验者失去自由意识,随他所想。
1981年,在一本叫做《理性,真理和历史》的书中,Hilary Putnam更进一步引述了哲学家们关于“缸中之脑”的设想:“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接连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接连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有关这个假设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而在物转化成为物的形象/影像,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并大规模进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似乎不得不将这个噩梦般的故事视为启示和预言。人不是“缸中之脑”,但是他最终将成为“缸中之脑”:“信息高速公路一旦完成,人类的栅格化生存将彻底实现。”
另外还要一提的是Robert Nozick,此君可称得上是哈佛大学的“镇校之宝”。一生出了七本书,但最广人知、影响最大、极可能令其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留名的,无疑是1974年出版的第一本书《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Nozick在书中提出,只有一个政府极少干预的、功能上最弱的国家,才是一个最公正及值得追求的政治组织。这样的国家,其功能及权利只限于防止暴力、盗窃、欺诈以及确保契约的执行。除此之外,政府应绝对尊重人们的选择自由及私有产权,不应因平等或福利等其他价值,进行任何的财富再分配。基本上,Matrix就在为人类电池担负着这样的乌托邦功能。书中他还描绘 了这样一幅景象:人体漂浮在巨大容器的营养液中,由一台“体验机”为我们提供刺激。就像《黑客帝国》提出的问题一样:如果机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切快感,那么,你愿意想Cypher一样选择梦境吗?Nozick的回到是“不”,因为那样就会抹杀一切可能的赋予存在以意义的行动。在“体验机”中,我们只是“不确定的斑点”。
V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整个电脑发展的历史,就是电脑从具有人的单一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机器发展到具有人的多种机能(如语言能力),继而几乎具有人的所有机能的“类人机器”(可以想一想“类人猿”的概念),在这个时候,人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在与电脑这种机器打交道,而是在于“现实”打交道。这是一部“创世纪”——人不仅创造了类似于他的“人”(就像上帝当初仿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一个类似于他所在现实的“第二现实”。
一方面,人生存、体验于现实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无疑是一个被比特大大改变了的世界(即比特化了的)原子世界(现实)之中。另一方面,人可以进入一个纯粹由比特构成的第二现实之中,获得一种人类以前从未有过的生存体验。每一个人都可以如同古代神话中的神灵,自由地往来于“天上”与“人间”的两重现实之中。这个第二现实,就是所谓的“虚拟现实”,有时也被称为“人工现实”、“人工世界”、“虚拟世界”、“虚拟状态”、“赛伯空间的视觉形式”。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克服现实世界(原子世界)的束缚,获得一种没有“种”的拖累,自由自在地飞升到一个理想世界的愿望,自古以来都有一种对某个未知、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想象性地占有。这种欲望和想象在个人身上表现为梦(睡梦和白日梦),在集体(民族)身上表现为神话、宗教。而虚拟现实使人最终能以技术的方式实现这种欲望和想象(引自孤独的狂欢)。整个《黑客帝国》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场超大型的virtual game。
黑客帝国的男主角叫什么名字??
《黑客帝国》的男主角叫尼奥,是由基努·里维斯饰演。
《黑客帝国》是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系列动作片,该片由沃卓斯基兄弟执导,基努·里维斯、凯莉·安妮·莫斯、劳伦斯·菲什伯恩等主演。影片已上映的有三部,为《黑客帝国》、《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影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征途的故事。
《黑客帝国》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y1sp 提取码:y1sp
黑客帝国 男主角叫什么
基努-里维斯
1994年基努-里维斯凭着《生死时速》一举成名,他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使他迅速成了美国及亚洲各地亿万观众心目中的偶像。
基努-里维斯是一个混血儿,身高183公分,1964年9月2日出生于黎巴嫩的贝鲁特。他的父亲萨缪尔-诺林-里维斯是个地质学家,是一个拥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夏威夷人。母亲帕屈西娅则是英国人,是个舞台服装设计师。当时她母亲是在贝鲁特一家酒吧做歌舞女郎时与基努的生父相识,并生下了基努。这段婚姻没有持续多久。在基努-里维斯出生不久,他们便离异了。不久母亲帕屈西娅带着里维斯和妹妹金移居纽约。在纽约她嫁给了在百老汇当导演的保罗-阿隆,之后全家迁往加拿大的多伦多定居。一年之后,这个家庭又宣告破裂。在这之后母亲又嫁了两个丈夫,基努-里维斯的童年是在辗转不断地搬家和动荡不安中度过的。“基努”的发音为key-an-oo,来源于夏威夷方言,在夏威夷土语中“基努-里维斯”这个名字意为“从远处山谷中吹来的清风”,而他也确实有如是一阵清凉的山风,为90年代的影坛注入了清新的气息。
儿时的基努-里维斯不爱学习,却热中于曲棍球和剧院。不断的搬家,不断的转学(他曾上过四所不同的中学),再加上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没毕业就辍学了。由于继父保罗-阿隆是个导演,因此他们家中常有明星出入。与演艺界的长期接触使基努-里维斯开始对表演发生了兴趣,16岁时他凭一支可口可乐的广告进入了演艺圈,17岁时他便立志当演员,转向表演事业发展。此后他便频频在加拿大的电视剧和舞台剧中亮相。他的第一个大角色,是在多伦多演出的舞台剧《狼孩》(“The Prodigal”),剧中他扮演一个进了疯人院的职业骑师--伯尼。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只扮演一些小角色的状况,1984年当好莱坞明星罗伯-洛来此拍摄《铁血男儿》(“Young Blood”)时,他在片中露了一面,从此便离开多伦多去洛杉矶寻梦。
1985年,他来到了洛杉矶,前往他所向往的好莱坞发展。1987年基努因扮演《河畔》(“The River's Edge”)中的一个叛逆青年的角色而引起导演和评论界的关注。1989年,基努很快又在《比尔和特德的奇异冒险》(“Bill and Ted's Excellent Adventure”)中得到了一个角色。这是一部充满幻想的轻喜剧,在片中他扮演了一位飘飘欲仙的少年吉他手,刚出道的他以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将这位少年演得像一个“自然之子”一样,和蔼可亲。从此基努-里维斯开始逐渐为人所知,成了美国青少年的偶像,并且获得了参加历史片《危险关系》(“Dangerous Liaisons”)演出的机会。在基努-里维斯参加拍摄的这几部影片中,《危险关系》一片的大获成功,使在片中饰演配角的基努-里维斯一举走红,并确立了他在好莱坞的地位。
同时,基努-里维斯也开始尝试拓宽自己的戏路。在1989年的《父母身份》(“Parenthood”)及1991年的《爱你到永远》(“I Love You Death”)等片中,他体现出了一种闲暇飘逸的表演风格,在《惊爆点》(“Point Break”)一片中他又首次在动作片中亮相,饰演了一名警察的角色。虽然并未走红,但却也显露出了他在这方面所具有的潜质。而在1993年他又参加了肯尼斯-布拉内芙执导的影片《都是男人惹的祸》(“Much Ado About Nothing”)的拍摄,这是一部男同性恋电影。期间他又开始尝试多种表演风格,以证明自己的多才多艺。特别是在1992年,基努-里维斯在科波拉的著名吸血鬼题材的影片《惊情四百年》(“Bream Storker's Dracula”)中饰演了一位配角。虽然他在这部片中并不是担任主角,但基努-里维斯在片中的表演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时间,基努-里维斯开始在好莱坞渐渐走红。1993年基努受到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特鲁齐的“钦点”,在其影片《小活佛》(“Little Buddha”)中饰演了主角达多王子。这是一个颇具难度的角色,为了演好这一角色,他还特意读了不少的佛教书籍并减去了体重。或许真是基努-里维斯所具有的那四分之一的东方血统使他天生就具有一种极其纯净和质朴的气质,使他成了饰演“小活佛”的上佳人选。基努-里维斯在这部片中的的表演虽然说不上极其成功,却也相当不错,他开始受到人们的瞩目。
1994年的基努达到了其演艺事业的顶峰,他主演的成本不高的动作片《生死时速》(“Speed”)的票房达一亿二千一百万美元。这部电影由著名的荷兰裔摄影师杨狄邦执导,基努-里维斯在整部电影几乎一直都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中:先是拯救摩天大楼高速电梯里的受困民众,之后表演跳车、钻车底,和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合作飞越高架桥,直至最后英雄救美人。基努-里维斯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改写了好莱坞英雄人物的“成熟中年”传统,他反应敏捷,身手矫捷,更有一张英俊的脸。《生死时速》的成功,也把他的声势推到了顶点。
继《生死时速》之后,基努在《非常任务》(Johnny Memonic)扮演了一个电脑资料员,由于整部电影被拍得拖泥带水,基努-里维斯在该片中的演出甚至被连带讥讽为“比机器人还像机器人”。接着他又在《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饰演一个自二次大战退役回乡的推销员、在《连锁反击》(“Chain Reaction”)饰演一个科学研究员、在《爱上明尼苏达》(“Feeling Minnesota”)中饰演一位无名作家和在《魔鬼律师》(“The Devil's Advocate”)中扮演了一位律师等。在短短几年里,他扮演了很多不同角色,由于他试图与主流制片保持距离,加上所挑选的独立制片电影卖座不好,他在好来坞的地位渐渐削弱了。在《魔鬼律师》后,整整半年没有一部好来坞的电影剧本找上他。
1999年基努-里维斯迎来了他演艺事业的第二个转折点----《黑客帝国》(“The Matrix”)。这是一部描述虚拟的网络世界的电影,成为1999全美票房第二。基努-里维斯以一个黑暗、神秘、充满力量的黑客形象出现在片中。他基本上只穿黑色的衣服,头发很短,没有笑容,但眼神极具魅力,俨然一副酷哥的打扮。该片的动作设计指导是由香港著名武打设计袁和平担纲,基努-里维斯等演员在他的要求下在开拍前还特意学习了几个月的武术。今年他又推出了新片《替补队员》(“The Replacements”),在片中扮演一个美式足球四分卫。该片在美国上映以后,票房差强人意。基努也饱受影评界和影迷的批评。《夺命追踪》(“The Watcher”)是今年他推出的另一部力作,片中,基努首度尝试反派角色,演出一个连续杀人魔。影片一上映,即以910万美金的收入拿下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多少挽回了一点《替补队员》的影响。目前他正在澳洲进行四个月的训练,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黑客帝国2》拍摄。他下部戏《Hardball》将会挑战棒球,饰演一位教练。
功成名就的基努-里维斯并没有趁热打铁地去接演一些片酬很高的大片,却热衷于接一些低成本制作的小片,显现出了一种对名利的淡漠。除了演艺以外,他热衷于摩托车和音乐,并在“天狼星”乐队中担任贝司手,过着潇洒的生活。在私人生活方面,他一度曾被人怀疑有同性恋倾向。1999年在拍摄《黑客帝国》时,他结识了其中的一名特技替身--27岁的珍妮佛,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但不幸的是1999年圣诞前他们还未出生的女儿不幸夭折,俩人伤心万分,抱头痛哭。进入新千年之后,他俩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爱情结晶,36岁的基努也终于当上了父亲。在这之前他还曾有3个女友,1996年与阿曼达-德卡德内特订婚。但当基努得知他让普通女友詹妮芙-西姆怀孕之后,便出于责任感而与阿曼达分手了。凯莉-安妮-莫斯凯莉是基努在影片《黑客帝国》中的搭当,与基努保持着时断时续的约会关系。同时,布琳达-戴维斯是他以前同学时代的情人,今年一度曾想重续旧缘却未果。
获奖情况:
2000年因《黑客帝国》荣获第九届MTV电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格斗场面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因《生死时速》与桑德拉-布洛克获选MTV电影奖最佳“银幕搭档”
1992年因《惊爆点》当选年度最渴望的男性
主要作品:
2000年 《夺命追踪》(“The Watcher”)
2000年 《替补队员》(“The Replacements”)
1999年 《黑客帝国》(“The Matrix”)
1997年 《我的最后一次自杀》(“The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
1997年 《魔鬼律师》(“The Devil' Advocate”)
1996年《爱上明尼苏达》(“Feeling Minnesota”)
1996年《连锁反应》(“Chain Reaction”)
1995年《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
1995年《非常任务》(“Johnny Mnemonic”)
1994年《生死时速》(“Speed”)
1994年《牛仔女郎布鲁斯》(“Even Cowgirls Get The Blues”)
1993年《都是男人惹的祸》(“Much Ado About Nothing”)
1993年《小活佛》(“Little Buddha”)
1993年《怪物》(“Freaked”)
1992年《惊情四百年》(“Bram Stoker's Dracula”)
1991年《惊爆点》(“Point Break”)
1991年《我自己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
1990年《爱你到永远》(I Love You Death)
1990年《明日恋曲》(“Tune in Tomorrow”)
1990年《比尔和泰德再度历险》(“Bill And Ted's Bogus Journey”)
1989年《比尔和泰德历险记》(“Bill And Ted's Excellent Adventure”)
1989年《父母身份》(“Parenthood”)
1988年《危险关系》(“Dangerous Liaisons”)
1988年《昨夜》(“The Night Before”)
1988年《永久记录》(“Permanent Record”)
1988年《宾洲王子》(“The Prince of Pennsy1vania”)
1987年《河畔》(“The River's Edge”)
1986年《铁血男儿》(“Young blood”)
1986年《正义兄弟》(“Brotherhood of Justice”)
1985年《梦想成真》(“Dream To Believe”)
1985年《飞翔》(“Flying”)
1984年《浪孩》(“The Prodigal”)
章鱼哥 是怎么回事?
章鱼“保罗”,全名保罗·加索尔。他生于英国,在德国长大。现生活于德国的奥博豪森海洋馆。保罗在南非世界杯上已经“成功预测”了德国胜澳大利亚、加纳,输给塞尔维亚的小组赛赛果,和在世界杯1/4决赛中,德国队将击败阿根廷队。 7月3日晚上,德国对阵阿根廷,最后的确以4:0战胜了阿根廷队进入四强。紧接着又成功预测德国对战西班牙0:1告负.本届南非世界杯预测率100%,6场全中!
他预测的欧洲杯的赛事,命中率也有8成。
[编辑本段]预测比赛
1、在连续预测中了本届世界杯德国队的前四场比赛后,已经举世闻名的章鱼“保罗”再次作出预测:在世界杯1/4决赛的强强对话中,德国队将击败马拉多纳统率的阿根廷队,挺进半决赛。
2、章鱼“保罗”的这番表现,似乎在预示着这场在上演的两队的对决很可能打平,并通过点球来决胜,最终擅长罚点球的德国队会胜出。上届世界杯1/4决赛中,阿根廷与德国经过120分钟较量1比1战平,点球大战中德国队淘汰阿根廷。
章鱼保罗预测比赛成绩:
2008年欧洲杯:6次中5;预测成功率:83%
小组赛首战预测德国胜波兰 结果:德国2-0胜
小组赛次战预测德国负克罗地亚 结果:德国1-2负
小组赛末战预测德国胜奥地利 结果:德国1-0胜
1/4决赛预测德国胜葡萄牙 结果:德国3-2胜
半决赛预测德国胜土耳其 结果:德国3-2胜
决赛预测德国胜西班牙 结果:德国0-1负
2010年世界杯:6次全中;预测成功率迄今为止100%
小组赛首战预测德国胜澳大利亚 结果:德国4-0胜
小组赛次战预测德国负塞尔维亚 结果:德国0-1负
小组赛末战预测德国胜加纳 结果:德国1-0胜
1/8决赛预测德国胜英格兰 结果:德国4-1胜
1/4决赛预测德国胜阿根廷 结果:德国4-0胜
2010-7-8-2:30——半决赛预测德国负西班牙 结果:德国0-1负[2]
[编辑本段]预测方法
1、海洋馆员把分别印有德、阿旗帜的贝壳放入玻璃缸,与对英格兰队比赛前最快取出德国那枚贝壳不同,章鱼“保罗”对德国和阿根廷的对决有些“犹豫不决”,“考虑了长达一小时”但是最终还是取出了印有德国旗帜的贝壳。
章鱼保罗预测德国在八分之一淘汰英格兰2、保罗一直在盯着装有德国队旗帜的玻璃缸,直到看我们要把两个玻璃缸都拿走的时候,他才最终跳到了装有德国旗帜贝壳的玻璃缸,取走并吞下了那个贻贝,该水族馆的发言人说,他的这些举动都表明,周六的比赛将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比赛,可能会打加时,并通过点球决胜。不过最后胜利的还是德国。然而最终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德国4:0大胜阿根廷。
3、虽然章鱼“保罗”目前生活在德国,但是该发言人表示,大家没必要担心他会偏爱其现在的国家。因为他出生在英国,是一个“很多代的移民后裔”,其祖先或许还来自阿根廷。
[编辑本段]世纪对决
章鱼保罗与乌鸦嘴贝利的世纪对决
德阿大战开战前,章鱼保罗和乌鸦嘴贝利展开了世纪“预言”大对决。
在德阿大战之前的7月1日,球王贝利再开“金口”,声称在阿德大战中看好德国队,他还对媒体表示:“德国队在两年前的欧洲杯就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他们能够打出非常漂亮的进攻足球,这届世界杯他们更是让我确信了这一点。”这不免让德国球迷大为惊恐,因为贝利的“预言”总是与实际结果背道而驰。
但本届世界杯的另一位预测大师,德国小章鱼保罗则在赛前站在德国队一边。在本届世界杯中,这位英格兰出生,成长于德国的小章鱼保罗猜对了德国队之前的全部四场比赛。在面对阿德大战时,其经过一个小时的“深思熟虑”,选择德国队为最终胜者。
而比赛结果也证明,小章鱼保罗的实力要更高于球王贝利的“乌鸦嘴”,德国队顺利淘汰阿根廷挺入四强。而这也让阿根廷球迷十分不满,他们在facebook网站上声称要将这只住在奥博豪森海洋馆中的明星章鱼煮着吃。对此德国《图片报》的评论只有四个字——“真是无聊”。
[编辑本段]媒体报道
阿媒体恼羞成怒欲将其煮食
随着德国队在世界杯上的过关斩将,德国队的福星、一只名叫保罗的神奇章鱼也逐渐为全世界球迷所熟知。在此之前,这只章鱼曾成功的预言了德国队击败加纳以及英格兰的比赛,当然,对阵塞尔维亚时的失利也没能逃过保罗的预测。本场比赛前,保罗预言德国队完胜对手,而德国人也不负众望,以出色的表现拿下了这场焦点战。
赛前,保罗超凡的预测能力便引起了阿根廷媒体的恐惧,《日报》甚至愤恨的将这只神奇的章鱼写进了菜谱:“我们只需要四个普通的土豆,橄榄油,再加上少许胡椒粉。仅仅这些,就足够让保罗倒大霉。”星级大厨尼古拉斯·贝德罗在自己的Facebook中残忍的写到:“我们要抓住它,并把它放在纸上。然后我们痛打这只章鱼,以便让它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预测。最后,再把它浸在沸水里。”显然,阿根廷人恨不得将这只名叫保罗的章鱼变成“海鲜汤”。
也难怪阿根廷人如此怨恨这只章鱼,保罗出神入化的预测能力的确令人恐惧:每场比赛开始前,保罗会在标记有对阵双方国旗的玻璃缸中做出选择,保罗所选择的一方便会成为比赛的胜利者。而在德国队此前的四场比赛中,保罗做出的预测完全正确。因此,当本场比赛前保罗选择了标记有德国国旗的玻璃缸的时候,所有德迷都不禁长出了一口气,而阿根廷人则难免因此而感到紧张。
果然,德国队的小伙子们没有辜负章鱼先生的信任,血洗大热门阿根廷晋级世界杯四强,神奇章鱼保罗续写了自己的预测传奇。而今,当德国队向着世界冠军的头衔发起最后冲击的时候,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保罗先生的功劳。现在看来,德国人必须好好保护这个球队的“幸运之星”了,因为输球的阿根廷人正虎视眈眈的想把它做成“海鲜汤”。
[编辑本段]最新预测
保罗预测第二场决赛[3]保罗预测第二场决赛2[4] 章鱼保罗半决赛选择:西班牙击败德国晋级决赛
新浪体育讯 德国当地时间7月6日中午11时(北京时间6日17时),备受关注的奥博豪森水族馆的章鱼出动,这条名叫保罗的章鱼对世界杯半决赛德国与西班牙进行了预测,最终保罗选择了西班牙——这意味着,它认为欧洲冠军西班牙将在半决赛击败势头强劲的德国队进入决赛。 世界杯如火如荼之际,谁也不会想到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会关心一条章鱼,会对他的预测这么在意。从世界杯开打至今,生活在德国奥博豪森水族馆的保罗对德国队的全部比赛进行了预测,至今猜中概率是100%。
随着比赛进入半决赛阶段,关心球队胜负的球迷们开始追踪保罗的一举一动,奥博豪森水族馆的工作人员提前通知半决赛的“章鱼行动”是在当地时间6日11时。随着这个时刻的来临,奥博豪森水族馆的网站负载严重超出负荷,导致页面无法正常打开。另外,德国《图片报》在网站上对“章鱼行动”做了文字直播,引起了大量网民的关注。
最终,章鱼保罗选择了西班牙,《图片报》网站的直播员在公布结果的同时说道:“希望勒夫的小伙子们能扭转局势,拯救这场半决赛。”不过,在08年欧洲杯里,保罗恰恰就是在预测德国VS西班牙的比赛时预测错了。德国球迷大可以相信,保罗在预测德国VS西班牙时会变身贝利。
[编辑本段]“预言帝”
堪称世界杯最佳“预言帝”
北京时间7月8日凌晨,凭借普约尔的头球破门,西班牙1-0击败德国,挺进世界杯决赛,有望首次捧得世界冠军。加上本场比赛,章鱼保罗在本届世界杯上针对德国队所做的6次预测全部正确,正确率高达100%,让人惊奇,堪称世界杯最佳“预言帝”。
目前,章鱼保罗共计做了12次预测,正确11场,正确率高达92%,精确度堪比电脑。当然,章鱼保罗预测的这12场比赛最终都分出了胜负,没有一场平局,这也使得预测比赛结果难度降低不少,从而提高了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