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诚信黑客接单

网站入侵,红包控制,密码破解,木马制作,app作弊程序开发

襄阳普通话聊天记录(襄阳普通话培训)

本文目录一览:

襄阳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习 俗

春节及其前后

旧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有少数居在在二十四小过小年),这天打扫室内外清洁,送灶神,吃灶饼,城镇居民这天还吃灶糖。腊月三十贴春联,敬年神,迎祖宗,放鞭炮,全家团聚,同桌共餐,名为“吃团年饭”,庆祝一年来的吉利平安。晚间守岁至深夜,也有通宵不眠的。正月初一至初三,3天为年节。初一清晨以香火、牲醴、糕点等供品祭拜祖先,继而少小给长者拜年,长者赏以“压岁钱”。第一餐吃饺子,称做“得圆宝”,用作团运亨通的象征。然后左邻右舍、家门亲族互相拜年,一般以烟茶招待,至亲好友则款待酒饭。初二至初三走亲戚,带上礼品往拜岳父母、姑父母或舅父母,特别是给岳父母拜年必不可少。初五叫“破五”,比所节更隆重,人们见面互道“恭喜发财”。春节期间颇多禁忌,初一不能做针线活,不能扫地出门,不能把水泼在地下,鱼不能吃掉,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非说不可则用隐讳的方法,,如把“死”说成“老了”。

饮 食

本县人民习惯日食三餐,两稀一干(即早晚吃稀,中午吃干)。农忙时五餐。旧时麦类、豆类、小米、包谷、高梁、红薯为主,除欧庙、东津、峪山、黄龙、泥咀等产稻区可吃些大米外,其它各地均以面食为主,很少吃到大米。建国后,由于大力兴修水利,水稻生产得到发展,民食以大米、白面为主,很少吃杂粮,大麦、注小米、高梁根本无人再吃了。襄北人民的饮食习惯变化尤大。平时菜蔬尚俭,一二样素菜即可,农忙、节日尚丰。喜庆则一席十荤。襄北习惯吃腌菜,襄南习惯吃熟菜。

婚 嫁

古时有“六礼”。民国时期简化为订亲四个步骤。传庚,谷称“拿八字”,即由红爷(媒人)将女方庚贴送交男方,但须先按生辰八字推算,若双方八字合得来,才可订亲,如果相犯,即退还庚贴。订了亲,男方每年给妇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结婚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男方家长请红爷到女方家中征求结婚的意见,并商定婚期(一般为农历双日)。女方家长向红爷提出聘礼的要求(首饰、服装的数量和质量),让红爷转告男方家。男方若同意,即各自办理结婚事宜。结婚的前一天设宴待客,男方叫“暖郎席”,女方叫“梳头酒”。结婚之日,新郎衣冠齐楚,端坐官桥,领着花轿迎亲,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到了女家,祭拜女家祖先,以表示愿作该家女婿。新娘头戴凤冠,身穿红袄,腰系罗裙,祖行行拜别礼后,由哥哥背上花轿,兄弟或侄辈相送,外叫“发亲”。新郎官轿前导,新娘花轿及嫁妆后随,在鼓乐鞭炮声中行进。新娘到了男家门口,由“牵亲娘”搀扶下轿升堂,和新郎一起拜天地,拜高堂。礼毕,新郎、新娘入洞房,喝“交杯酒”,并把两人鞋子套在一起,以表示相亲相爱,偕(鞋)同一老。为了增加喜庆气氛,其表兄弟和青年客人进入洞房与新娘戏谑,名为“闹房”。有的伯公、叔公也“闹房”,所谓“三天不分大少”。次日晨,新娘给尊辈长上端茶,即一人一杯糖水泡米花,再加了两个近似月饼的特制点心。每个饮茶者均赏给茶钱。第三天,新娘由其弟妹或侄儿接回娘家,新郎带上礼品同往作客,名为“吃回门酒”。酒饭后,新娘随新郎返回,这是因为“三天不空房”。

方 言

本区方言以襄樊话(襄、樊两城土著居民的语言)为代表。襄樊话属于语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樊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词 汇

天 时:

天道──天气、气象、气候。

罩子──雾气。

麻雨子──毛毛雨。

旋磨风──旋风。

前半风──上午(“儿”是日的变音)。

后半儿──下午。

半前半儿──上午10时左右。

半后半儿──下午3时左右。

麦口上──割麦子的时候。

好昝儿──什么时候。

人 称:

伯伯──父亲。

妈妈──(读作“骂骂”)──伯母

婆婆──外祖母(面称)。

老婆子──夫之母(背称)。

一担挑──姨夫。

瓢把子──夫兄(背称)。

相公──对男青年的称呼、往往用来称呼发婿。

新大大──指娘子。

家屋──指妻子。

老女两──老处女。

生 理:

落月──坐月子。

干腰──指妇女年老无月经。

惶魂──糊涂,失去理智。

打混──做梦。

波罗盖儿──膝盖。

克膝包儿──膝盖。

瘸子──跛子。

锅子──驼背。

跑肚──腹 。

放老犍──串疟疾。

过世──指人死了。

生 性:

机故──聪明机灵,不吃亏上当。

呀家──傻气,说话不中听。

野虎──形容性情不温驯。

猴羊──形容好动的人上窜下跳。

倔把头──性情倔强的人。

二敢子──低能而又好表现自己的人。

蔫包──指软弱无无能的人,或指不成熟即将萎谢的崐果子。

品 行:

鄙薄──小气,斤斤计较。

啬掐──吝啬。

三脚猫──形容做事不踏实。

洋绊──指人做事不认真,不尽心尽力,拖拖拉拉,也指糊涂人。

下作──轻浮、轻佻。

黑宝──蛮干的粗鲁人。

生货──坏蛋。

生渣子──调皮捣蛋的人。

下抓皮──厚脸的人。

琉璃蛋──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白扯子──说谎话的人。

扯谎 白──说谎话。

流淌白──说话在不诚实。

标子腔──说话不诚实。

三只手 ①小偷。②随便使用别人的东西的人。

短路──匪徒拦路劫夺。

人 事:

疙瘩头──受人欺凌的老好人。

老鳖衣──受人促弄欺凌的老好人。

眼子──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好人。

酒麻木──嗜酒成性的酒徒。

寡汉条──无妻的男人。

走了路──妇女改嫁。

带肚子──妇女改嫁后所生的遗腹子。

吃妈儿──吃奶。

搅嚎──孩子哭闹。

葛蕖──小孩互相扯皮。

绞筋──扯皮。

不对脸儿──别扭,不和。

拐弯儿──从中调解。

坐冷板凳──受到冷遇。

号水──涉子。

老上──用肩扛东西。

足曳下──蹲下。

打二呵呵──捧场。

颠碓──捉弄、愚弄人。

足曳味儿──傲慢,摆架子。

褒贬──属偏义词,只贬不褒。

日噘──斥责、辱骂。

丢海誓──赌咒,发誓。

撒尿──本义是小便,襄樊话特指人食言耍赖。

吃场合──吃酒席。

牢欠──指人好吃,吃得很贪馋。

有偏──对另人表示自己吃罢饭所用的套语,意谓“我占先吃过饭了”。

有慢──送别客人时所用的套语,意谓“有所怠慢失礼了”。

捣筋嘎──开玩笑,胡捣摸。

正务正──正当的,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陈锅巴烂杂草──即“陈谷子烂芝麻”或“陈芝麻烂套子”,不值一提的往事。

玩局章子──使用歇后语。

动 物:

长虫──蛇。

慢 牛──蜗牛。

知牛──蝉。

脚鱼──鳖。

檐老鼠──蝙蝠。

啄米官──啄木鸟。

构儿──杜鹃。

咕咕──使鸽子。

黄咕噜──黄莺。

臊婆娘──黄鼠狼。

毛狗子──狐狸。

臊胡──公羊。

水羊──母单。

牯子──公水牛。

沙子──母水牛。

植 物:

茶叶草──襄北指半枝莲,襄南指叶似茶叶的田间野草。

打瓜──西瓜的一种,籽粒较大。

打豇豆──只能吃籽不能吃荚的豇豆。

黄花苗──蒲公英。

回头青──即香附子,本名莎草,襄北一带仍称莎草。

软漂──生于水中的香附子。

刺角芽──小蓟。

犁铧尖──慈菇。(樊西一带称“野芋头”,襄北称“慈菇秧子”)。

母猪皮──红萍。

器 物:

袱子──浴巾。

片子──小孩的尿巾布。

船篷──帆(因帆与翻同音,船家忌说“翻”,故称为“篷”)。

买卖儿──小孩的玩具。

匪滚──水田沤绿肥用的农具。

秧马──扯秧时供人坐的凳子。

泡泛──形容疏松而柔软的东西。

尸气──食物变了质的气味。

其 它:

神──十分、很、非常的意思,如“西瓜甜得很,神好吃”。

滂──十分、特别、非常的意思,如滂酸、滂苦、滂臭。

朗塞──形容事物好得好。

妮子──女娃子的速合音,指女孩(襄北)。

子──女娃子的速合音,指女孩(襄南)。

俩家──你老人家的速的速合音(襄南)。

你郎家──你老人家的速合音(襄北)。

哄──慢分为“糊弄”。

坨──慢分为“突落”。

语 法

一锅饭吃十个人。(一锅饭十个人吃。)

这锅饭吃不了十个人。(这锅饭不够十个人吃。)

这毛驴没骑过人。(这毛驴没人骑过。)

这间房子住人。(这间房子人住)。

十个人盖一床被子。(很多人屋里坐着)。

屋里坐着很多人。(很多人屋里坐着)。

他愿意说不愿?(他愿不愿意说?他愿说不愿说?)

你能来不能?(他能不能来?你能来不能来?)

你敢不去不敢?(你敢去不敢去?你敢不敢去?)

还有饭没有?(还有没有饭?还有饭没有饭?)

你到过北京没有?(你到没到过北京?你到北京没到过?)

这个字你认得不认得?(这个字你认不认得?这个字你认得认不得?)

你住哪在?(你在哪儿住?)

走边作儿?(靠边儿走。)

曾经强势的西南官话,近几年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95后, 以前我也不相信西南方言会消失,但是这几年,整个西南官话状况都越来越不容乐观。

很多人觉得西南官话强势,甚至不少全国网友,甚至川渝本地人觉得西南官话永远不会被普通话代替,其实我觉得这种说法是100%理想状态,也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如果说现在四川方言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的话,从长远来看,四川方言被普通话代替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说西南官话彻底失传,那估计未来几十年不太可能;但如果说成都这种大城市市区的方言被普通话基本覆盖但并没完全消失,那我估计就二十年以内。

我个人认为网上所谓的“西南官话强势”“西南官话壮大”其实是一种 错觉 ,之所以很多人会有这种观点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①其他方言区(尤其是六南方言)由于与普通话差异太大,在普通话的冲击下不断萎缩,其他官话由于与普通话差异相对小得多,状况可能要好得多。

②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相比其他地区推普晚,因此很多川渝地区上年纪的一些老年人根本就不会普通话,还有不少川渝人说不好普通话,加上推普工作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川渝地区)之前推行的不是很到位,甚至之前在学校这种场合普通话也没有强制推行。从而普通话普及相比其他地区有些滞后,自然方言萎缩地晚一些。

③另外,川渝地区由于经济日益发达在文化输出方面确实对有一定影响

我记得2017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显示西南官话区域内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的比例最大,然后有部分自媒体就得出了结论说,“川渝地区年轻人完全继承了四川方言”,“川渝方言不需要保护”,“未来四川话会与普通话平等”,“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四川方言”等等这些观点,甚至还有川渝本地的网友对四川方言极度乐观,说四川方言是全国最安全的方言。

其实我看到这些观点, 我不仅不会对四川方言的未来乐观,反而有一种担忧 ,四川方言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方言这几年已经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尤其是成都这种大城市的方言沦落体现的更为明显,我用一下几个例子来说明:

① 西南地区90后和00后年轻人对部分字的发音误读现象尤其明显。 以成都话为例,打个比方,我,成都话读ngo,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wo;国,成都话读gue,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guo;咸,成都话读han,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xian;鲜,成都话读xuan,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xian;浣花溪,成都话读kuan hua qi,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huan hua xi;晨,成都话读sen,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chen;常,成都话读sang,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chang;验,研,成都话读nian,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yan;育,成都话读yo,然而我身边现在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yu;迫,成都话读pe/peq,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po;还有就是ng这个音节大量消失,比如说,爱ngai,欧ngou,咬ngao(另读niao),樱ngen,硬ngen……然而身边同龄人基本上完读成了普通话的发音,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95后,有时说着这些标准成都话发音,还要遭到别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我顿时还感到很尴尬……

还有就是川渝部分中老年人的方言字词的发音也开始逐渐地被我们年轻人带偏 ,有时成都周边的一些人说的家乡方言因为被人嫌弃土,自己的发音也转变为了普通话的发音。不仅如此, 这几年连成都市区方言部分字的语调也有被普通话日渐同化的趋势。

② 大量方言词汇消亡。 哪怕很多很简单且通俗易懂的词汇,我遇到的很多土生土长的成都家长的娃娃都完全没听说过。比如说,老汉儿,成都话意思是爸爸,然而我遇到的身边很多小朋友居然不晓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撇脱,成都话意思是方便,容易的意思,然而很多新生代已经没听说过这个词了;就连“耍”这样简单常用的字,身边很多成都小朋友已经不怎么说了。就拿我一个成都95后来说,80%以上的词汇我可能都没有听说过

③ 川渝地区很多小地方的方言在消失。 四川南部的有一种方言,叫岷江话,入声独立成调。以乐山话为例,很多字的发音与成都话完全不一样,比如说,一, yeq;三sa;六,loq;七,qie;八,be;难,la……尤其是乐山西部的苏稽方言更是难懂,是整个四川盆地内最古老的方言,继承了很多蜀语特征,很多字还有q或者h入声,比如说,不去,苏稽话读作boh jieh,八,读成baq/beq。还有很多字的发音与一般四川话差异巨大,比如说,关go;远yo;两lie;装zua;班ba;坚jia;买ma;开ke;山sa;鳝se;站ze;半bo;盘po;饭fo;课ku;锅gu;包bu……(入声我有点记不清楚了),就连“你 我 他”三个字都有两派发音,一个是“ni ngu dae”,另外一个是“niu ngou dou”。

然而这些方言,由于和普通话差异太大,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现在当地年轻人已经几乎不会了,基本上都是少数70岁以上的老人在说了。现在四川境内的方言入声消失很厉害, 如今带入声的岷江话已经很难从当地年轻一代听到了。 很多孩子直接讲成都话了,甚至有些孩子连成都话都不讲,直接改说普通话

④ 这几年我在成都市区,我发觉现在身边很多成都10后的娃娃普遍不会说成都话, 而且很多娃娃父母都还是四川本地人,这个有点类似于吴语在江浙地区90后的前期状况,这是近几年的一个新趋势;周围很多80后年轻家长明明会说方言,都不教娃娃说了,不晓得是这些家长觉得方言太难听还是觉得说普通话太高端有素养。

我先说我的经历,我记得我小时候,大概十年前吧,无论是在学校课后,还是在院子里面耍,我们都是讲方言,甚至有时老师上课都在讲方言,如果我们同学之间那个讲普通话还会被认为是在zhuang B。

然而现在完全反过来了,现在普通话已经在成都10后娃娃里面占据了主流,不仅学校说普通话,回家与父母也说普通话,会说方言的娃娃比例明显下降,下降速度可以说是越来越快,前所未有; 现在很多时候如果娃娃之间那个说方言或者说普通话时方言口音很重的,还会被嘲笑,甚至被孤立;这些说方言的娃娃因此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改说普通话。 现在在成都市区每次上街,十个家长,平均七八个都与娃娃说普通话,而且很多都还是80后年轻家长;十个小娃娃,一问他们,平均七八个都只会普通话,连打闹都是一口标准普通话+英语,好多时候一句方言都听不到,每次看到这些现象,我的心都凉了一大截,仿佛让人感觉这是在北方,不在四川。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90后已经有萌芽的迹象,只是还极其微弱 。就拿我们95后来说,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初中是成都一所很好的公里初中)班上就有好几个孩子不会方言,而且他们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四川本地人,其中还有一个是攀枝花的,我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说四川话,他们居然说他们不会四川话,父母从来也不教,因此我们只有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直到现在我都对那几个同学印象深刻,如今有时候初中同学聚会时,我与他们几个交流都是用普通话, 当时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也没怎么在意,觉得这只是偶然现象,从来没有方言危机。

但是这几年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成都方言的危机 ,首先很多学校要求孩子必须说普通话,大部分学校都有"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等等之类的短语,这些标语我觉得本来就有很大的争议和歧义,从字面意思来看,仿佛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说普通话才是文明的表现,说方言就不是文明人,甚至很多学校还强行把普通话与成绩挂钩,有些老师就只喜欢说普通话的娃娃,对爱说方言的娃娃不感兴趣;我还在头条里面看到有成都家长说娃娃因为在学校说四川话找家长约谈的(真实性无法考证)。这样下来直接造成很多娃娃用普通话代替四川话当做生活中交流的唯一语言,哪怕家里头对父母也是这样。还有好多80后年轻家长明明会说四川话,但就偏偏不教娃娃说方言,有些家长不愿意或者还刻意避免娃娃接触四川话,甚至还要家里头的老一辈也与娃娃说普通话。因此这些综合因素造成身边很多成都10后小孩子普遍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四川话,我身边这样的孩子太多了,哪怕少数会说方言的孩子说起方言简直就像外地人说四川话一样,听得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完全没办法听,还不如让他们说普通话。每次我用稍微地道的成都方言对小娃娃说话,那个场景真的可以用对牛弹琴来形容,他们要么就是听不懂,要么就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回复我。如果说10后都成这个样子,随着成都市区外地人越来越多和普通话推广覆盖面越来越大,讲方言的老一辈逐渐离世,那岂不是15后,20后等等一代比一代糟糕?这样下去等到成都周边地市像现在成都推广普通话的时候,岂不是地市州和农村的方言也要开始萎缩?

⑤除开方言本身, 与四川方言有关的方言文化危机更为严重 ,川剧,川戏等方言文化这些基本上已经从我们这一代人断层,我小时候经常听到什么川剧这些,现在已经几乎听不到了。我们95后这一代已经丢了四川方言里面的一大半精髓了,更不用说去理解四川方言或者四川方言文化的意义和内涵了,00后这方面估计更糟糕,10后更不用说了……

即使现在有川渝方言说唱,也很难掩盖方言逐渐衰落的事实 ,因为在如今普通话推行的年代,想把川渝方言说唱铺展开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⑥ 多数川渝民众对方言危机毫无感觉,总觉得对方言保护有一种理所应当的忽视 ,其实我上面说的那么多就是西南方言危机的具体表现(现在方言危机主要还是在成都这种大城市很明显,成都周边小城市还不太明显)。这几年, 我很明显感觉到西南地区方言正在逐渐步入其他方言区的后尘,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正在从成都这种大城市逐渐向周围扩展开。除此之外,我还从网上的帖子了解到西南官话桂柳片,湘西片,陕南片,鄂西片以及贵阳、昆明和郴州方言这几年也沦落的很厉害(我不晓得这些地区情况是否属实,如果说我得到的这些地区的方言使用情况和你们有出入,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以便我修改),如果说现在西南方言都还没有任何官方保护措施,那整个大西南地区方言消失也是早晚的事。

如今西南方言已经开始萎缩了。 现除了成都市区方言,西南官话区其他地方(尤其是西南官话外围地区)的方言状况也很不容乐观:

宜昌方言现状:

贵阳方言现状:

昆明方言现状:

柳州方言现状:

桂林方言现状:

武汉方言现状:

襄阳方言现状:(一个襄阳网友对襄阳方言现状的阐述)

陕南汉中话现状:(一个汉中网友对于汉中西南官话现状的阐述)

湖南郴州方言现状:

可见,西南官话区内多数都存在方言被普通话代替的迹象,因此 西南官话萎缩已经是现在进行时

湖北襄阳话跟河南南阳话一样吗?

作为土生土长的襄阳人,小时父亲的生意很成功,家里会到很多外地客户。我们小伙伴非常稀奇武汉、荆沙人讲话,那腔调像吵架,好像特意抬高后腔音,舌头也爱打卷。老家人挺逗,说他们是蛮子。

后来到武汉上学,武汉话我也讲得很遛,武汉人也分不清我是汉口的、武昌的。其实两处方言也很不同。我觉得我讲武汉话时,口腔里憋着股气,舌根挺有力的。

跟河南同学在一起耍,他们讲方言除个别词外,我还是一听就懂的。其他同学从不认为我是河南的。因为我没他们鼻音重,舌尖也不像他们捋不直。其实老家很多河南人,应以南阳最多,他们一开腔我们都说是河南Tai子。襄阳人讲话快,柔和些。但河南人讲土语,襄阳人听不懂的少。正宗襄阳人讲话,大部分河南人未必完全听得懂,因为襄阳语速快些,有些音发得很重。外地人把襄阳人与河南人讲话分不清的原因,襄阳人的鼻音还是与河南很相同的,腔差不多,这与南方人讲话最为不同;尤其第四声较多,第二声第三声很模糊。

老辈人说,河南人亲襄阳,一律喊“老乡”,对河北人不亲。江汉平原自古风调雨顺,人少地多,土地肥沃;多米少面,物产丰富。过去灾荒年月,很多河南人拖家带口以小手艺南下谋生,多从襄阳开始,当然很多在襄阳落籍。再说,襄阳汉魏六朝、由唐至宋多为南阳盆地首府,数千年百代,南阳盆地居民多落藉襄阳也正常不过。学生时代,河南各地我基本跑遍了。河南人给我印象很好,朴实厚道,吃苦耐劳,节俭热情。但也有很多不良习惯,比如爱划拳拼酒,几个爷们围个桌子,几瓶老酒大碗,菜也没有就能吆喝起来;比如生活简单,一根葱一把面条就开饭。这点儿我到河南很不习惯,面食做早点还行,中、晚没几个炒菜米饭我是不爽的。就算河南朋友盛情款待,好酒好肉一大桌,主食还是面条饺子。我跟湖北老乡外地出差,我们是不进河南面馆,而是找湘菜馆,不行就川菜馆。

其实,提问者有点狭獈,老把襄阳与南阳拎在一起。说实话,即使在与南阳搭界的襄州、枣阳、老河口,讲话也与河南腔大为不同。别提宜城、南漳、保康,此地多带西北秦音。民风而言,襄阳尚文多秦楚剽悍之习,重理尚侈讲义气,也兼南方人的细腻多思。

这个区别在外地生活多年深有感触。武汉毕业后我到昆明教书,在云贵生活了近二十年。我在昆明把襄阳方言语速缓下来,与“马普”(昆明话笑称)无二,即使下乡采风调研,住在老乡家里,曲靖、保山、德宏等地朋友没一个会认为我是外省人。在云贵很惬意,除讲课多不讲普通话,因家家中堂会有个牌位,多讲祖先来源于南京应天府,属北方方言区,当然已有很大变化。

求襄樊话,要大量的日常用语,还有普通话对照

1、咋番儿——怎么办

2、爪(啊)子——做啥子(干什么)

3、脸巴子(脸督子)——脸颊

4、不沾嫌/不套甲——差得远

5、求嫌不占——差得很远

6、刀菜——夹菜

7、儿娃子——男孩

8、俩娃儿——姑娘

9、胳夹窝——腋窝

10、扯求蛋——扯的有点远

11、冷不疼儿的——突然的

12、踢拉板儿——拖鞋

声母方面

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襄阳方言只有20个声母,但读音大致相同,只有语气上的些许差异。襄阳方言中存在平翘舌不分的现象。

例如:蚕和蝉、诗和丝、折和则等都发同一个音,襄阳话将舌尖后音都读成了舌尖前音;还有的襄阳方言将n和l混读,例如乃读作lai;襄阳话将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拼成的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的,例如:街,解读gǎi、鞋读hái。

《襄阳一二七三》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襄阳一二七三》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pwd=a1y2 提取码:a1y2

《襄阳一二七三》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0-09-16(中国大陆)

集数: 2

片长: 100

公元1235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南下,目标直指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

出人意料的是,凭借犀利“斡腹”战术而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竟然在南宋的“三大战区”防御体系面前接连遇挫。

直到忽必烈继任大汗后的公元1268年。蒙古突然改变进攻策略,决定从中路直取襄阳,由此开始了一场长达六年的攻守之战。

一场博弈在两方素有渊源的主帅之间展开。一方是南宋叛将,对南宋战术打法了如指掌,且有勇有谋;一方是南宋主力,有着丰富的守城经验,城防坚固且装备精良。

近六年的时间里,他们之间将会有着怎样的周旋与较量?究竟是什么成为了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这场战役的结果又将对南宋王朝、甚至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襄阳话夹半什么意思

就是一半普通话一半方言。

襄州区地跨南襄盆地及大洪山台褶束北缘,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缓慢变低,形成汉水夹道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北部是秦岭余脉和伏牛山支尾的交接地带,为波形黄土岗地,坡度多为10°左右,高差10~30米,约占总面积65.8%。襄州区中部为汉水、唐河、清河、滚河等河流冲积平原。南部是洪山和荆山余脉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内地形分为四种类型: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剥蚀堆积岗波状平原区;弱侵蚀堆积波状平原区;弱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区。

襄州区呈半月形平面状。北部陇岗地貌,占总面积66%,是主要地形特征,岗垄平行排列,似波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占总面积13%;中部河流冲积平原,占总面积21%。

  • 评论列表:
  •  闹旅闹旅
     发布于 2022-09-18 09:50:48  回复该评论
  • ,自然方言萎缩地晚一些。 ③另外,川渝地区由于经济日益发达在文化输出方面确实对有一定影响 我记得2017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显示西南官话区域内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的
  •  可难倾酏
     发布于 2022-09-18 03:26:47  回复该评论
  • 意思襄阳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习 俗春节及其前后 旧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有少数居在在二十四小过小年),这天打扫室内外清洁,送灶神,吃灶饼,城镇居民这天还吃灶糖。腊月三十贴春联,敬年神,迎祖宗,放鞭炮,全家团聚,同桌共餐,名为“吃团年饭”,庆祝
  •  俗野释欢
     发布于 2022-09-18 12:06:54  回复该评论
  • 元1268年。蒙古突然改变进攻策略,决定从中路直取襄阳,由此开始了一场长达六年的攻守之战。 一场博弈在两方素有渊源的主帅之间展开。一方是南宋叛将,对南宋战术打法了如指掌,且有勇有谋;一方是南宋主力,有着
  •  寻妄时窥
     发布于 2022-09-18 06:40:53  回复该评论
  • 弱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区。襄州区呈半月形平面状。北部陇岗地貌,占总面积66%,是主要地形特征,岗垄平行排列,似波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占总面积13%;中部河流冲积平原,占总面积21%。
  •  掩吻二囍
     发布于 2022-09-18 09:51:47  回复该评论
  • ──扯秧时供人坐的凳子。泡泛──形容疏松而柔软的东西。尸气──食物变了质的气味。其 它:神──十分、很、非常的意思,如“西瓜甜得很,神好吃”。滂──十分、特别、非常的意思,如滂酸、滂苦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