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日常记录叫什么?关于日常起居饮食所说话语的记录。是否留存至今日?
《起居注册》,清朝皇帝的《起居注册》是历代最完整的皇帝言行记录,经由这些史料,人们才惊见清朝皇帝的作息比起历代皇帝规律多了,这是清初几个皇帝记取前朝教训,立下的规矩,难怪清朝昏君较少,国祚长达268年……
起居注,是古代专门记载皇帝言行的册籍。起居注编修始于汉朝,后来历朝多设专职或兼职起居注官,记录皇帝言行。
汉代至明代,历朝起居注册多已遗失,仅唐朝《大唐创业起居注》、明朝《万历起居注》留存。 !
清代起居注册,则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起于康熙十年(1671年)! ,迄于宣统二年(1910年),长达239年,共一万二千余册,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清朝历届皇帝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1616年—1626年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1627年—1636年
崇德 1636年-1643年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1644年—1661年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1662年—1722年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1723年—1735年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1736年—1795年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1796年—1820年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1821年—1850年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1851年—1861年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0�1 同治 1862年—1874年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0�1 光绪 1875年—1908年
爱新觉罗溥仪 1908年-1911年 宣统 1909年—1911年
清朝全部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3、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国破家亡。不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清朝简介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
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清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换。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在这个特定时代的12为皇帝,自然是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堕落之帝。
清朝皇帝的死因
——据清宫档案透露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临帝(顺治)
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顺治十四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对其是沉重打击,顺治十七年宠妃董鄂氏又逝,使顺治万念俱灰,声称要出家为僧,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养心殿,时年24岁。
玄烨帝(康熙)
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 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 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终年69岁。
胤禛帝(雍正)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体状况虽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强健。即位以后,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日久天长,健康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承认精力不足,疲劳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雍正八年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有余。五月间一度好转,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胤禛的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对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 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接相关。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找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年老体弱的胤禛豢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目的显而易见,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盲目迷信却走向反面,从胤禛对道士的重视态度与乾隆果断的驱道行动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重金属中毒有关。
弘历帝(乾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锻炼,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顒琰帝(嘉庆)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 琰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内心忧郁,负担加重。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准备去木兰围猎,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旻宁帝(道光)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关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资料故难以推断。
奕詝帝(咸丰)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北京条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沉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不断传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带血益发严重,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终年31岁。
载淳帝(同治)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载湉帝(光绪)
载湉亲政典礼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举行,光绪十五年正月举行了大婚典礼。这时慈禧才“交权”并移居到颐和园,但是斗争仍在激烈的进行,最后终于导致了戊戌宫廷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本来就患有多种疾病的载 身体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抛弃的傀儡,加上久病缠身,使他再也无力奋起抗争。
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荫斋,四岁入宫,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与慈禧斗争了十几年,最后落了个傀儡皇帝,这一切都是造成从小多病而且越来越重的真正原因。他从小体弱,感冒发烧,胃病时作,大婚前经常遗精而使“肾经亏损太甚”,接着脑鸣、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上的打击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后更为严重,宫中御医已束手无策,不得已召江苏名医陈秉钧和曹元恒入京诊视,到了四月份仍无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过军机处向各地发出电文:“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无效。希尊处精选名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这次保送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仲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浙江候补知县)杜仲骏对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来,徒劳无益,希望全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证明光绪病情之严重使诸臣失掉了信心。进入十月,光绪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岁生日,皇上勉强来到殿上哭着对大臣说:太后“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大臣们也陪着落泪。慈禧见他非常可怜,马上命太监扶轿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动,胃中隆起”“上疾剧增”,再次向全国发布上谕,急调名医来京,可是在这道上谕没有完全发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死于肺病。
溥仪(宣统)
作为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的经历可算是坎坷而丰富了。关于他的一生,大量的书籍、影视剧已使人们对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仪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清朝所有皇帝的资料
本书是高阳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皇帝的无耻史实。据高阳的论点,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坏得多。可惜雍乾两朝的许多史实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细心爬梳,也许有少数皇帝,尚须重新评价。
高阳批览清史,将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一一道来,兴废得失,尽显清代大历史。结合历代王朝,高阳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 清朝皇帝乱伦惹下绝后之祸
光绪帝前朝皇帝载淳,十九周岁死去,身后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认为皇帝死时皇后阿鲁特氏已怀有龙种的,只是野史之说,信史未见确凿材料。满州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结婚前已有性生活,娶嫡福晋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举行大婚典礼,因得性病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单从大婚之日算起,他与众多的后妃宫女生活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居然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已属不可思议。
光绪帝本人三十八周岁死去,身后竟然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这太不正常了!
光绪帝娶有一位皇后,有名分的妃子两名,身边还有成群的妙龄宫女。他于光绪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囚禁瀛台,近十年时间,虽然政治上难以伸展手脚,基本上是个傀儡皇帝,但性生活还是有较大自由度的,尤其与他宠爱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称甜美。
光绪帝被幽禁在瀛台期间,皇后叶赫那拉氏还是伴着他。光绪帝住涵元殿,皇后住在对面的扆香殿。叶赫那拉氏入主后宫几十年,光绪帝对她几乎没有兴趣,但也绝不是没有碰过半个指头,史家说“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绪帝与皇后的性生活记录,“很少”不等于没有,尽管极有可能这是皇帝受“亲爸爸”所慑的逢场作戏。不幸的是,皇后也未能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虽然她为此想得心酸,想得发狂。
光绪帝,他的后妃们,慈禧太后,都渴望得到龙子,或者得个凤女也好,然而心都盼酸了,希望终于变成绝望。
爱新觉罗氏皇族悲哀连连。据史料记载,光绪帝继位人宣统帝溥仪,活了六十一周岁,也是绝后。
接连三朝皇帝都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是不是忘了记载?相信史学家们不至于疏忽到这等地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已被儒家文化浸透了的爱新觉罗氏皇族,必以皇帝有生育能力为荣。如果没有长大成人的皇子,即使曾经有过夭折的儿子,哪怕有过夭折的女儿,史学家们都会不吝笔墨给予郑重记档的。皇帝有生育能力,这是至尊皇帝全部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官胆敢将其疏忽,他有几个脑袋?
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三朝皇帝个个绝后。人们不禁要问:爱新觉罗氏皇族到底怎么啦?清朝到底怎么啦?
对此,广泛涉猎有关史书、传记,未见研究结果。探讨这三位皇帝为什么没有生育能力,虽然对研究清史,尤其对研究清朝皇权统治具有重要价值,但难度显然很大。主要是皇帝本身早就过世,那个时代的御医不敢探究此事,没有留下直接的医学资料,研究很难下手。于是,为何连续三位清帝都未生育,成为一团疑云,浮悬于史海上空。
从现代医学角度对其透视分析,能依稀看到相当重要的缘由。
可以说,清代三朝皇帝都绝种,与满洲皇族的婚姻习俗有关。
按照满洲皇族的婚配传统,丈夫死后,允许妻子转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转嫁儿子或侄辈。这种原始的婚俗,把女人当做一种财富和交配工具。怒尔哈赤死前曾嘱咐: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福晋是指努尔哈赤的嫡妻,大阿哥是指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有人认为,努尔哈赤所说的“收养”,是指自己死后将嫡妻归儿子代善所有。皇太极时代,莽古尔泰贝勒死后,他的众多妻子分别分给侄子豪格和岳托;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类贝勒死后,其众多妻子中的一个被第十二子阿济格纳为妻。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极的亲弟弟,论辈分多尔衮是豪格的亲叔叔。但豪格娶的嫡妻博尔济锦氏,是叔叔多尔衮其中一个妻子(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死后,其嫡妻博尔济锦氏在叔叔多尔衮逼迫之下,被多尔衮纳为妻子。
皇太极及其儿子顺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建州女真的领头人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为侧妃,开与蒙古部落联姻之先河。后来,他的四个儿子都娶蒙古女子为妻。尤其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极,为了对付强大的明朝,积极推进满蒙联姻。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册封的五宫后妃都来自蒙古博尔济锦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后妃论辈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尔济锦氏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嫁给时为贝勒的皇太极,后尊称为孝端文皇后,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又嫁给当时仍为贝勒的皇太极,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生了顺治帝福临,还生了三个女儿,后被尊为孝庄文皇后;之后,天聪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亲姐姐,也嫁给了继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极,被封为宸妃,生过一个两岁即夭的儿子。有人统计,皇太极在位期间,满洲贵族仅与蒙古科尔沁部联姻就达十八次之多。皇太极之子顺治帝与其父亲一样,也是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孝庄文皇后的两个侄女,都嫁给了顺治帝,一个封为皇后(即孝惠皇后,后被废降为静妃),另一个封为淑惠妃,顺治帝娶的这两个妻子,是他同一个亲舅舅的两个女儿,都是他的表妹;后来,孝庄文皇后的一个侄孙女,又嫁给顺治帝为妻,后被封为孝惠章皇后。这就是说,顺治帝不仅娶了两个表妹,还娶了表侄女为妻。而从蒙古科尔沁部首领莽古思的角度来讲血缘伦理,他将女儿(孝端文皇后)嫁给了皇太极,又将两个孙女(孝庄文皇后、宸妃)嫁给了皇太极,后又将两个孙女(静妃、淑惠妃)、一个曾孙女(孝惠章皇后)嫁给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临。顺治帝福临又抢了自己亲弟弟的老婆,为此还逼死了亲弟弟。由此鞑靼王朝如黄鼠狼下崽是一窝不如一窝,到最后只有绝种的下场。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作者简介 高阳(1926—1992),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本名许晏骈,出身于浙江钱塘望族。一生著作有九十余部,其中《李娃》、《慈禧全传》、《胡雪岩》、《乾隆韵事》等著作确定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其作品畅销几十年,雅俗共赏。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形容高阳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图书目录 皇帝的种种
爱心觉罗的祖先
太祖、太宗:努尔哈赤、皇太极
世祖:顺治皇帝
圣祖:康熙皇帝
世宗:雍正皇帝
高宗:乾隆皇帝
仁宗:嘉庆皇帝
宣宗:道光皇帝
文宗:咸丰皇帝
穆宗:同治皇帝
德宗:光绪皇帝
清朝皇帝列表以及信息
清(1644-1911)
清朝帝王
公元1616年登基
公元1626年去位
太祖(努尔哈赤)
出生:公元1559年--去世: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1583年“自中称王”。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1626年八月死去。终年68岁。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太宗(皇太极)
出生:公元1592年--去世: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公元1643年登基
公元1661年去位
世祖(福临)
出生:公元1638年--去世: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公元1661年登基
公元1722年去位
圣祖(玄烨)
出生:公元1654年--去世: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公元1722年登基
公元1735年去位
世宗(胤祯)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公元1735年登基
公元1795年去位
高宗(弘历)
出生:公元1711年--去世: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公元1796年登基
公元1820年去位
仁宗(顒琰)
出生:公元1760年--去世: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嘉庆帝顒琰,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公元1821年登基
公元1850年去位
宣宗(旻宁)
出生:公元1782年--去世: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公元1850年登基
公元1861年去位
文宗(奕詝)
出生:公元1831年--去世: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公元1861年登基
公元1875年去位
穆宗(载淳)
出生:公元1856年--去世: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公元1874年登基
公元1908年去位
德宗(载湉)
出生:公元1871年--去世: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
公元1908年登基
公元1911年去位
宣统帝(溥仪)
出生:公元1906年--去世:公元1967年(在位3年)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登基时间:不详
去位时间:不详
慈禧(叶赫那拉)
出生:公元1835年--去世:公元1908年 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地位日显。慈禧未曾称帝,但她掌权48年,因此列出。
情侣之间怎么以清朝皇帝和爱妃说话的方式聊天
情侣之间怎么以清朝皇帝和爱妃说话的方式聊天
夫妻之间那点事,搁在皇家就不同了,因为皇帝至高无上的身份,在说法上就要普通老百姓区分开来,叫幸宫。不过因为清宫剧和野史的错误引导,使得人们对清朝皇帝幸宫的那点事多有误解。那么清帝幸宫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别再被清宫剧骗了,清朝皇帝幸宫嫔妃的方式、地点、细节其实还是很人性的,毕竟皇帝虽贵为金贵之躯,但也总是活生生的人,既然人非草木,又岂能毫无感情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清朝皇帝幸宫的那点事!

首先我们先看看清帝幸宫的方式。
因为封建帝制的特殊性,在家天下的时代,皇帝一般都有诸多皇妃,号称粉黛六宫,或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那么皇妃众多,而皇帝一人,如何选择幸宫哪个皇妃,就成了一个问题,因此清朝时期,也对此做了一些明文规定(注:当然具体如何执行,可能根据各个皇帝的性格不同,在执行过程中也略有改变)。
比如一年中有三天,皇帝是必须留给皇后的,即在皇后的寝宫度过,这三天分别是正月初一、初二和大年三十。
这三天,对于皇后而言,堪称是法定的节日。
皇后贵为六宫之首,被幸宫的时间竟如此短少,那么其她嫔妃被幸宫的机会就基本没保障了。首先是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律保护,其次就要看自己的运气或姿色、甚至手段了。此是题外话,暂且不论。却说其她妃嫔要得皇帝幸宫的方式,就是看绿头牌。
因为清代皇帝的饮食习惯,与我们今天的三餐制略有不同。
清帝实行的饮食方式为两餐制,晚膳的用膳时间都比较早,为下午3点。那么晚膳用过之后,皇帝就开始考虑休息了,晚上幸宫哪家嫔妃就被列入日程。负责该事务的总管太监,就会把绿头牌子拿给皇帝看。
所谓绿头牌就像是后宫嫔妃的名片,牌子上写着嫔妃的姓名、籍贯、年龄、封号等诸多信息。皇帝看上哪个嫔妃,就翻那个牌子。俗称翻牌子。

总管太监就立即通知被翻中的嫔妃做好准备,迎驾侍寝。
当然遇上雍正帝这样的工作狂皇帝,就算嫔妃做好了准备,也未必能等到皇帝的幸宫。如此,只能“一场空欢喜,长夜寂寞灯”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清帝幸宫的地点。
前文说皇帝用过晚膳之后会翻牌子,被翻中的嫔妃要做好侍寝准备。有关此一节,在诸多的清宫剧中都有演绎,说皇妃在自己的宫中精心打扮做好迎接皇帝的准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为何?
因为两点原因:
其一是皇帝不可能以九五之尊屁颠屁颠跑到嫔妃的宫中过夜的,这与身份不符。
其二是安全问题,虽然皇帝的女人都住在东西六宫之中,但是这六宫面积很大,各个妃嫔散居各处,那时候没有监控,诸多安全问题是很不容易控制的。
所以,被翻牌子翻中的嫔妃都要来到皇帝的寝宫之中来侍寝。而皇帝的寝宫,安全系数是绝对最高的。
比如顺治帝和康熙皇帝的寝宫在乾清宫,而雍正帝的寝宫则在养心殿。此外,除了这些专门的寝宫之外,皇帝还可能会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度过很多时间。
当然,除了这些地方之外,皇帝还建有各种行宫。
不过,不管在什么地方,皇帝幸宫的方式尊卑秩序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说,皇帝是不会屈尊到嫔妃房间过夜。
求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清朝历代皇帝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3、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
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国破家亡。不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