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怎么解决简略
计划生育利弊并存,但并非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元凶”在中国,提到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有人说,因为计划生育,新生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才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么?其实,真正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恰恰是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环顾四周,我们渐渐发现,即使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现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大部分也都是发达国家。 [详细] 80后赡养困难
人口老龄化,导致年轻人赡养压力大增其实,无论对谁来说,能够活得更久,能够生活得更有质量都是一件乐事。随着每个人生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其导致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年轻人赡养父母的压力大大增加。据报道,刚刚进入社会的80后,面临着房子、车子、孩子的压力,基本已无甚积蓄,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多少已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些还成为了“啃老族”。人口老龄化渐渐从一种忧虑,变成了现实的压力。[详细] 人口老龄化现实困局渐进,亟待破解据最新资料,目前,中国已有26个省市进入老龄化状态,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化人口规模超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从抽象概念变为横亘在眼前的一道现实难题。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老龄化与健康”确定为今年的主题。面对老龄化这个全球性问题,中国显然更加迫切需要寻求应对之道。[详细]
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措施(要简洁的)
1、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最重要的一条)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养老保险等
3、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面对人口逐渐老龄化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重新界定老年人口标准,从主观上改变60即为老人的心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且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零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55岁,较1982年提高0.78岁;2000年再次延长2.85岁,提高到71.40岁,2010年和2015年分别再次提高到74.83岁和76.34岁。
随着零岁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以60岁为老年人界定的初始年龄,以零岁预期寿命为终点,60岁与零岁预期寿命的差值占零岁预期寿命的比重从1982年的11.5%(7.77/67.77=0.115)提高到2015年的21.4%。如果以65岁为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其与零岁预期寿命的差值所占比重从1982年的4.1%提高到2010年的13.1%,2015年再次提高到14.9%。这证明继续用“60岁”或“65岁”作为老年人口的标准过于年轻,尽管客观、便于比较,但是已经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未来还需要根据人口情况的变动做进一步调整。
通过对老年人口标准的重新界定,可以让人们从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健康状况及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劳动能力等的不断延长,改变群众“60岁即为老年人口”的传统观点,这应该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最关键、最核心的第一步。
第二,创造有助于老年人发挥余热的社会环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发挥老年人余热是最直接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在短期内是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措施。但是从长期看,如果单纯推出这一项政策将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我们需要制定政策体系、推出配套措施,让人们意识到延缓退休作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从而积极主动重返劳动力市场,并扭转“延长工作年限弥补劳动力不足”认知的被动局面。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的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根据我国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结合老龄工作的实际,特提出21世纪前十五年的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
1、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 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具体建议是:
第一,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我国人口 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第二,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十五" 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我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
第三,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本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
2、 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 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具体建议是:
第一,居家养老环境。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第二,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第三,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第四,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3、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具体建议是:
第一,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国家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经济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机制,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发展。
第二,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要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发展老龄产业的资金,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在税费征收政策上,考虑扶持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4、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应是下个世纪老龄工作重要内容。具体建议是:
第一,加大有关老年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法律部门要坚决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依法合理调整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加强民事调解工作,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
第二,加快完善老年立法步伐。在2005年左右时间,国家要尽快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老年人福利等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使老年人的生活获得切实保障;在2010年左右时间,制定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法、新的老龄事业发展纲要等大部分老年法律法规,形成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本法的老年法律体系。
第三,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加大宣传普及老年法的力度,将老年人法规列入国家普法教育计划,加强执法检查监督,积极开展老年人的守法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先进典型,依法惩处残害和虐待老人行为,营造出健康老龄化的良好社会环境。
5、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老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具体建议是:
第一,加强党中央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在2000年前,以党中央名义发布公开信或文件,要求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团员从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做好老龄工作。将老龄工作纳入到每年三月全国人代会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内容,及时对我国老龄工作进行重大部署。
第二,健全政府的老龄事务管理机构。国家应尽快成立高层次的老龄事务议事协调机构,通盘制定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将中国老龄协会改组为国务院直属的老龄事务管理局,作为国家老龄事务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授权行使必要的行政职能,理顺老龄工作管理系统的体制,充实老龄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对老年人工作的管理、教育和服务。
第三,扩大老龄工作社会化服务队伍。安排部分下岗职工和社会各方面的志愿力量,承担起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有关工作,发动居委会、村委会组织低龄老年人开展自助服务。在一些大学对老龄专业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加强老龄科研机构建设,组合各方面专家学者,深入开展老龄问题的科学研究。健全立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老龄事务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推动老龄事业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战 略 对 策
1、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实现老年人与其他人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
3、 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 老年福利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 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4、 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6章50条
5、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 家庭保障安全网 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机制
6、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
工作思路:三个意识 三个体系 两只队伍
工作目标: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战略目标: 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老年人健康长寿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有哪些
老龄化社会问题必将深刻地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宏观与微观上加以重视并尽快提出相应的对策。
宏观上,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强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负担起老年人的赡养义务。
具体说来,我国老年人口面临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做好以下方面:
一、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老年法规体系,强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的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工作具体化。 建立起完善的养老法制度,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在养老制度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践行公共服务理论。
二、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不仅仅是物质赡养问题,更重要的是具有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的功能。尤其是在我国农村, 绝大多数老年人在家中度过晚年,因此家庭养老仍是赡养老年人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逐步建立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在1986年就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应对,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值得指出的是, 对于我国的农村的养老问题来说,我国已经着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并且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响应与支持,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制度定将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四、转变我国的老年人价值观,建立老年人的财富观,重视老年人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的健康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希望继续工作,需要实现“二次就业”。对于国家来说, 将身体健康、具有丰富的知识、技能、经验的老年人合理地利用起来, 是国家的财富而不是包袱。因此当前,我们应该努力的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老年人的价值观,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再就业以及精神文化生活。
对于老龄化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树立较强的老龄意识,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积极制定有利且符合实际的措施,使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真正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以及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社会事业中去,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国国情来切实解决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