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积极就对边疆新形势,继续保持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说实话,我的毛邓三的书上倒是有一部分是关于这些的,只是一下子得输入好多字,就在网上给你搜索了一下。你看看。
2010年中央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维护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出发,先后做出了在我国新疆喀什和霍尔果斯、内蒙古满洲里、云南瑞丽、广西东兴设立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沿边地区举办经济特区,具有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同时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需要赋予更加特殊的政策和体制。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在沿边地区举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内陆和沿边地区举办特殊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新形势下中央举办经济特区的又一重要形式。
(一)中央做出在我国沿边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做出了在沿边地区举办大型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2009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提出:要积极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合作,建成沿边开放的桥头堡。2010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通知》。该文件指出:充分发挥沿边优势,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编制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201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0〕9号文),明确提出,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地分别设立特殊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逐步把其建设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延边开发开放的重要示范区。201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文),该文件指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国际陆路大通道,构筑内陆开放与沿边开放新格局。编制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各设立一个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预计2011年上半年国家将会出台支持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区和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制定一整套扶持政策,将正式启动沿边特殊经济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中央明确表示,在沿边或内陆地区设立的特殊经济开发区或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可比照东部沿海地区举办经济特区时的经验,实行更特殊的优惠政策。所谓经济特区,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用减免关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优惠方式,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它是特殊经济性区域的专用名词。无论是特殊经济开发区还是或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际上也就是经济特区,即使其名称不叫“经济特区”。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部署。中央决定在我国沿边地区举办经济特区,既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确保我国国家利益的必然战略选择。扩大开放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差距巨大,对外开放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铺开,一步到位,必须从先局部开放,然后逐步开放,梯次演进。我国的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但过去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向东开放和海上开放为主,沿边开放和内陆开放相对滞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制约着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水平的提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进入关键时期,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中期阶段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与周边国家双边和区域性合作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七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开放的区域战略上,要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我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沿边省区,是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要地。我们在坚持向东开放的同时,应加大向西、向南、向北开放的力度,构筑海上开放与路上开放相结合、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全方位大开放新格局。国家设立沿边特殊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就是要鼓励沿边口岸城市先行先试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发展新路子,积累发展新经验。建立沿边经济特区,一方面有利于探索提升沿边开放新途径,完善对外开放战略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另一方面有利于贯彻落实 “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确保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
(三)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战略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中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今后几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2010年,中央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国际陆路大通道,构筑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新格局,并出台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特殊政策和对口支援的战略安排。沿边省区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西部大开发,沿边先行先试。中央决定在新疆的喀什、霍尔果斯,广西的东兴和云南的瑞丽建立经济特区,是国家支持西部省区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开放型产业向西部转移,培育沿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形成沿边内陆地区与东部地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中央决定由深圳对口支援喀什和苏州对口霍尔果斯建设,立意深远。沿边经济特区的开发与建设,将站在东部发达地区和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可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打造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选择。构筑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实现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和后发优势,具有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战略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具有成为我国西部经济强省强区的发展潜力。但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发展条件参差不齐,发展不能全面铺开,一蹴而就,而只能通过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非均衡发展过程。即通过优化局部投资环境,形成经济增长极,打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从而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而经济特区是做好“点”和“极”的最佳形式,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对西部地区发展十分重视,先后做出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发展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重大部署。中央要求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在沿边地区设立大型经济特区,可以发挥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更好地吸引国外和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促进资源集中和产业聚集,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起飞和跨越式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中心城市,由此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撬动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
(五)建设陆上能源通道和增强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能源是国家战略性物质,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霍尔果斯、喀什、瑞丽是已经兴建或未来即将兴建的中哈、中巴、中缅油气管道和运输线的重要节点。建设沿边经济特区,有利于打通从阿拉伯海、印度洋、中亚地区、非洲、俄罗斯等连接到中国内陆的陆上能源资源通道(管道、公路、铁路),并使我国从境外进口能源实现海运、铁路、公路、管道运输多元化,有效缓解主要依靠马六甲海峡从海上进口能源与资源的压力,推动我国西部陆上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建设,提高境外油气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的能力,以确保国家能源资源的战略安全。
(六)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边疆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沿边省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中国安全的战略屏障。要维护边疆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展是总钥匙。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沿边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区,但由于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长期的落后状态不仅影响到沿边地区和谐稳定,而且不利于民族团结。发展沿边地区经济,关乎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乎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我国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重大部署。当前党中央又做出在沿边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可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繁荣当地经济,改变沿边地区经济落后局面,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快脱贫致富,营造安居乐业环境,进而为实现民族团结、边境和睦、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定奠定物质基础。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境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在沿边地区举办经济特区的特殊性
(一)即将建设的沿边经济特区属综合性经济特区。我国目前几乎囊括经济特区所有模式。我国除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7大综合性经济特区外,还先后创办了75家国家级高新区、15家保税区、62家出口加工区、10家保税物流园区、14家国家级保税港区和10家综合保税区。中国经济特区已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从沿海到内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昆明等内陆和边远地区都设立了不同形式的经济特区。从世界和我国经济特区发展情况看,大型综合性经济特区是做经济增长极的最好形式。所以中央决定在沿边地区建立的经济特区从属性上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口加工区或者其他什么类型的经济特区,而是大型综合性经济特区,具有多功能、面积大等特点,一旦建成就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建立沿边经济特区主要目的是做促进、辐射和带动西部省区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增长极或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以最终实现诸如“东有深圳、西有喀什”的目标。沿边经济特区至少有以下几个目标定位:(1)我国沿边开放(向西、向北、向南)的重要桥头堡;(2)西部省区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3)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试验区。
(二)建设沿边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和重要机遇。第一,具备陆上开放的区位优势。喀什位于新疆西南部,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战略区位;霍尔果斯位于新疆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吉尔吉斯坦等国家相邻,是我国向西开放和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国际通道。东兴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是我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瑞丽地处云南省西部,与缅甸相连,是我国通往缅甸、辐射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通道。满洲里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
第二,市场要素成本较低,具有后发优势。沿边省区属于后发展地区,有较充足的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且价格相对较低。在这些地方有选择地建立经济特区,一方面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先发展地区举办经济特区和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有利于面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要素集中和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喀什、霍尔果斯、瑞丽、东兴、满洲里等历史上都是边境口岸城市,具有悠久的对外通商传统。同时,还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集区,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异域风情,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令无数海内外游人心驰神往,具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独特优势。
第四,特殊的政策优势。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对口援建步伐不断加快,沿边省区迎来了一次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长久积蓄的潜力,将得到空前的释放。为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步伐,中央和内地省市将加大支持力度,国家已经或即将赋予更特殊的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为加快开放、开发和发展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
(三)在沿边地区举办经济特区面临诸多困难。第一,地处内陆,对外通道不畅。这些地方远离海洋和主要河道,对外交通主要靠陆路,有些地区甚至没有铁路或机场,交通线比较长,运输成本较高。第二,经济基础较差,缺乏中心城市依托。这些地方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且远离中心城市,喀什、霍尔果斯离乌鲁木齐分别为1470公里和670公里,满洲里离呼和浩特和北京分别为2600公里和2000多公里,瑞丽离昆明750公里,东兴距广西首府南宁180公里、离越南首都河内308公里。第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由于远离中心城市和长期投入不足,各项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第四,劳动力素质不高、人才比较匮乏。第五,属沿边少数民族聚集区,给政策执行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第六,国际恐怖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存在,周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多变,给经济特区建设增添不确定因素。可见,在沿边地区举办经济特区,将面临更大挑战和更大风险。国家应赋予经济特区更特殊的经济政策、更灵活的措施、更大经济自主权和管理权限,中央和东部发达省市应给予更有力的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三、政策建议
(一)选择少数几个“点”举办大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首先通过极化效应形成区域性经济增长极,然后再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我们在沿边设立经济特区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少数几个经济特区本身的发展,而是更关注经济特区发展后对其所在区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我国广袤的沿边与地区资金、人才、管理等关键性生产要素存量不足,所以只能选取条件最好的少数的几个点作为经济特区,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实现经济起飞,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促进我国沿边经济带的形成。我们认为中央选择上述五个地址建立经济特区是合适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在黑龙江的绥芬河建立经济特区。选点要严格控制,不能搞一窝蜂,各地都要上。如果大家都特,也就无所谓经济特区了。我们认为,在沿边建立的几个经济特区,规划面积应相对大些,最终要与所在城市发展结合起来,目的在于促进所在城市的发展和崛起。一旦要搞,就要集中精力和力量搞好建设,而不能分散力量搞,注意力不集中,搞一时热,半途而废。大型综合性经济特区建设周期一般会比较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沿边省区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处理好点与面、长期与短期、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考虑经济特区建设和所在城市发展,把沿边经济特区建设工作做好做实。既要借鉴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东部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经验,又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于沿边省区来说,要积极主动争取中央与国家各部委、东部省市的支持。
(三)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经济特区发展规划即总体规划的制定,是一项涉及经济特区存在、建设、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政策性的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综合工程,对于经济特区开发与建设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发展规划应包括远期、中期及近期计划。它必须建立在对经济特区所在地诸方面条件的分析之上,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等,同时与所在的城市结合起来考虑。在制定经济特区的发展规划时,必须组织专门班子,开展广泛调查研究,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评议、论证,使规划尽量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做到合理、完善、详细与具体。
(三)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优惠政策是设置经济特区的生命线和本质所在,没有优惠政策就无所谓经济特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西部沿边地区建立经济特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问题和更复杂的因素。沿边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最重要的是给政策,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都应允许这些地方先行先试。我们认为,为更加有利于西部沿边经济特区建设,应该给予更加优惠、灵活的特殊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土地、产业、进出口、出入境、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一是项目上给予支持;二是资金上给予资助;三是产业上给予支持。四是政策上给予倾斜。特别是在税收、开放、人才等方面需要制定相比于东部各类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措施。同时,根据开发开放的进程和需要,不断给予政策调整与政策供给。
(四)加强沿边经济特区立法。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集中的地方,对外经济联系、外事活动频繁。据此,许多国家或地区往往在未设立经济特区之前或在设立过程中,就制定了有关经济特区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实施细则,从法律上界定外来人员和外来企业投资或以其他形式经济合作的利益,增加其对投资活动的安全感和对前景的信心。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务会授权经济特区所在省区人大及其常务会制定经济特区有关法律法规。待条件成熟后,授权所在市经济特区立法权。
(五)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环境。政治环境由政权稳定程度、政策连续性、政府对外资的态度等因素组成。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基础设施、行政管理效率、市场条件、劳动资源及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其中基础设施包括水力、电力、能源供给、交通运输、电讯网络、金融保险服务、文化、娱乐或市政设施等便于外商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服务。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治安状况、居民文化素质、居民对外资的态度等。良好的环境是经济特区有竞争力的基本条件。许多经济特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创造了易于投资者经营并赢利的环境。此外,外商对设区国家的政治环境也相当敏感。没有政治保证,不管其他条件如何优惠,外商是不愿投资的。因此,政局稳定,政策持久,是设置经济特区的前提条件。此外,建立精简高效的经济特区管理机构,对增强外商的投资信心,吸引更多的外资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经济特区的管理机构一般都级别高,权力大,事权统一,具有决策权,办事迅速、效率高。根据东部地区举办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国家层面应有一位副总理主要分管对外开放,所在省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有一位副职专门抓。各经济特区管理当局建议赋予副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待条件成熟后,经济特区与所在城市合二为一,建立副省级城市(如喀什、伊宁、满洲里、防城港等市),为加快建成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创造条件。
(五)把产业和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发展是第一要素,通过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外引内联,贸工技旅结合,加快吸引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生产要素集中、产业聚集与经济发展,有力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合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经济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尽快实现经济起飞和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改善民生。
(六)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开放促进改革与发展,封闭导致落后。沿边经济特区建设,做足对内对外开放这篇文章至关重要。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一要加强国际通道建设和深化口岸改革。对外通道不畅通,沿边开发开放就活不了。通过构建大通道、大口岸,带动大贸易、大产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通道建设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政策和协调。二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创新试验,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着力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推动跨境区域合作,着力推进边境经济开发,着力促进区域经济联动。三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实维护经济发展正常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破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当前,经济发展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越来越集中在科技创新上。谁能在科技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优势,赢得主动。要依靠科技支撑引领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构建企业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服务和项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强,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要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并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中给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效提升民营科技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二)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结合载体。一是要按照省综改试验区的要求,尽快推进科技创新园的建设,使园区成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成为科技成果及时转化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争资立项,使科研资源更合理地对接市场。三是要有序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优先建设以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知识创新研发平台,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以知识产权交易和创业服务中心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一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利用特色资源优势,促进优势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三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服务和项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强。四要着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认真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三、努力营造加强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要落实好政策。重点完善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科技人员股权激励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并保证及时到位。要积极通过科技招商等方式引进科技战略投资,鼓励、支持企业及其他组织自发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行投资。企业要保证科技研发经费。金融部门要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部门抓科技,健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决策、评价、监督机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把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切实营造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良好环境。
转变作风怎么办
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引领作风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挖掘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转变干部作风的要求落到实处。当前,面对竞争激烈的发展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根本主题,积极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方式上的创新,坚决克服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认真研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妥善处理加快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路、新办法。
以加强学习、改进学风促进作风转变
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立业。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加快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需要我们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要切实增强对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文化、管理、网络等方面知识,使自己既具备复合型知识的支撑,又具备专业化知识的精确把握。同时,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眼于解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作风转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执行力,狠抓落实,才能把发展目标变成美好现实。我区能否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看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到实际成效上。要考虑基层的实际,考虑工作部署的可操作性,不能提不切实际的工作目标,不能上无法落实的工作项目。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短期行为,不搞没有实际内容的花架子。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抓好关键环节、破解发展难题。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确定责任人,建立责任制,形成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务实工作体系。
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制度机制保障作风转变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要结合实际,制定可依、可循、可查的规章制度和办法措施,构建保障干部作风转变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把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大干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作风考评制度,把干部作风建设纳入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切实做到奖惩兑现。
如何提升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切实提高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广西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各级政府担负着推进地方加快发展的领导职责,履行好职责,加快经济发展,就要切实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要求,进一步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从发展的要求和政府的职责来看,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新理念,把握发展规律,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布局,制定发展政策,创新发展模式,集聚发展力量,落实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效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领。笔者认为,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应在如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1.努力提高推动加快发展的决策能力
这里说的加快发展的决策能力,除了必须坚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之外,主要是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理清政府决策层的发展思路,努力使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使政府更好地引导、管理和推动经济发展。一是把把握发展机遇和把握发展规律统一起来,在抓住发展时机的同时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经济规律来谋划发展;二是把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和促进更好发展统一起来,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认真做到速度和效益相一致,实现“好”字当头、“快”在其中;三是把推动单方面发展和统筹协调发展统一起来,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环保建设,使其统筹协调发展;四是把抓阶段性发展和抓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在研究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同时全面谋划整个地区的长远发展,统筹利用和节约资源;五是把调动人才资源促发展和集聚群众力量推进发展统一起来,在把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同时,充分调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加快发展。
2.努力提高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能力
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支柱产业增量。从广西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资源优势来看,需要各级政府努力:一是在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抓好“四个同时”,即同时抓做大总量和提高质量,同时抓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同时抓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同时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快建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在突出支柱产业中强化“四个加大”,即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和投资力度,做大做强制糖、汽车、电力、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钢铁、铝工业、建材、林化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更多地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加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筹措建设资金渠道广度,为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3.努力提高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
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多地招商引资,是我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佳选择和战略重点。广西处于环北部湾中心位置,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是我国西南地区、中南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门户。要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必须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多层次上对外对内开放和区域合作的本领,努力提高与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一道共架开放合作之桥、共筑开放合作平台、共同开拓东盟市场、共享多区域合作商机的本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广西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使广西在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中得到加快发展。
4。努力提高推进改革创新的能力
当今时代,知识.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正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就必须尽快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尽快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便尽快克服技术瓶颈的制约。为此,各级政府要把努力提高推进体制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本领作为领导加快发展极其重要事情来抓,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知识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更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靠创新提升竞争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5.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依法行政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政府官员和部门在行政中,乱查、乱扣、乱罚以及损害公民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仅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政府要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本领,在市场引导和经济监管中严格依法规范政府职能,有效约束政府权力;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健全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素质,预防和减少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失误。
6.努力提高抓落实求实效的能力
要提高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部署、检查、评比、激励、督导机制,确保加快发展的所有决策、目标、措施都能落到实处,能收到理想的实效。当前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五种机制: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到岗位、到个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主抓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督办检查机制,多角度、多层次地落实督办检查工作。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切实做到奖惩得当,奖惩适时,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落实中的问题,确保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同工作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带领干部群众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为此,一要加强学习,在解放思想中提高。二要振奋精神,在抢抓机遇谋加快发展中提高。三要突出重点,在统筹协调促加快发展中提高。四要开拓进取,在改革创新争加快发展中提高。五要以人为本,在凝心聚力推动加快发展中提高。六要转变作风,在破解加快发展难题中提高。
广西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思想”!
拿广西和广东来比较下
这些天,一直在关注广东时政新闻动态,阅读广东报刊,浏览电视媒体,发现广东正酝酿一场新的变革:思想大解放!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及试点地,“思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经济社会面貌更是举世瞩目,独傲华夏!然而,广东人不会止步不前,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富而思进,富而思变!正是由于广东人的勤劳,勇敢,智慧,敢想敢干,敢打敢拼,敢于创新,敢作敢为,才造就了南粤的盛世辉煌。近期刚刚闭幕的广东省十届二次会议,广东新任省委书记“汪洋”给广东出了新题:解放思想,谋求新时期广东的跨越式发展。“汪洋”书记主政广东不过半月之余,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广东存在的“难题”,也为广东开出了“药方”。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其繁荣经济的背后,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难题,急需广东去理顺,协调处理,解决。而“汪洋”书记给广东开出的“药方”无疑恰到好处!
广东2007年经济总量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已超越台湾省的GDP水平,继续雄居全国省份GDP榜首。这是“务实,进取,求新”的广东人努力创造的成果,可透过广东GDP总量,会发现,广东珠三角产生的GDP约占了全省60%多,粤西,粤东,粤北才约占全省的40%。“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广东急须面对和处理的“难题”,如何解决广东东西两翼发展“失衡”于珠三角问题?如何解决广东因经济济发展而产生的环境保护问题?如何解决广东流动人口太多而产生的“社会治安”问题?广东面临众多考验与挑战!
广东省十届二次会议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求更多发展”的要求,“汪洋”书记一句话让我感慨至深:“广东向来以思想观念先进和敢于创新闻名全国,我想,广东处理产业转移等难题不成问题,何况是广东人啊!”一句很有思想深度的话,道出了广东人的思想“敢为人先”和“敢打敢拼”之精髓!中国改革开放30年,广东一直走在全国第一,事事敢作敢为,广东不会解决不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毕竟是“广东人”!
由留意广东时政而得到的一些个人感悟,我联想到我们的家乡“广西”!说到我们可爱的家乡,我其实更愿提起它美丽的山水,而不愿提及家乡的落后。寻找广西落后的根源并不难,而要找出最根本,最大的落后根源,我想会是“思想”的落后。人人都懂得“要发展,先修路”的问题,广西为什么会落后广东那么多,除去很多客观原因外,我想,我们广西人的思想观念落后是最大的原因了。广东在90年代率先在全国采取贷款修高速公路方式,修建了“广佛高速”和“广深高速”,才令珠三角有了腾飞的基础。而我们广西在90年代,还在为广西的发展定位而苦苦寻思呢!
广西的发展,关键是先“解放思想”!而好好向广东看,学习广东的“敢于创新”,我想,我们广西的明天必会更好,广西的发展即使遇到重重困难,也会因思想解放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