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民营企业遭遇的三荒两高一低 具体指什么?
三荒:用工荒,政策收紧带来的"钱荒"、以及阶段性"电荒"常态化
两高:成本高,税负重
一低:利润低
两高一低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等领域,开始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中国对“两高一资”行业有了明确的规定,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准入,而对于能够缓解中国“两高一资”发展的,比如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则明确鼓励。
河南省实现两高一低的目标是什么?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生产总值增长12.3%,居全国第23位、中部地区倒数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居全国第16位、中部地区倒数第1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6%,居全国第26位、中部地区倒数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7%,居全国第13位、中部地区倒数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8%,居全国第22位、中部地区倒数第2位。今年前三个季度这“三个倒数第一、两个倒数第二”警示我们,我省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
挑战2 “底子薄、基础弱”的现状还存在
“从自身问题看,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卢展工说,一是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三次产业不协调,三大需求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消费特别是出口拉动严重不足,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二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层次低、结构重,能源原材料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左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省科技投入强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中部地区居倒数第1位。三是发展空间亟待拓展,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今年全省建设用地需求量60万亩左右,但是国家下达给我省的土地计划指标只有20.8万亩;资源消耗过快,铝矾土只够开采14至17年,煤也只够开采几十年;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发展的原因,能耗总量和排放总量的基数又偏小,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森林覆盖率仅有20.2%,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的五分之一,河水水质污染严重,劣五类水质河段占监控河段的25.6%,同时,“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依然凸显,土地、资源、节能、环境、资金等对发展制约越来越突出。怎样处理好发展与制约的关系、怎样科学拓展发展的空间,是对我们最严峻的挑战。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平衡,2009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1,绝对差距由 2005年的5797元扩大到2009年的9565元,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差距很大。特别是我省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承载产业、吸纳就业、聚集人口等功能不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严重不足。
挑战3 公共服务水平比较低
“从群众期盼看,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人民群众加快发展、改善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卢展工说,2009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1.8%、居全国第19位,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72元、居全国倒数第1位。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全国低5379元,居全国第2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国低2803元和346元,居全国第16位和第17位;全省还有500万左右的城乡低保人口、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因灾因病返贫人口。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全省小学和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位居全国倒数第1位、倒数第2位。
就业压力很大,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有200多万,而全省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有100多万,农村还有1200多万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同时,住房保障、城市交通、就医、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一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比较突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期盼,反映了我们工作的差距。我们必须时刻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
【砥砺奋进】
全省发展速度力争超全国平均水平
有了挑战怎么办呢?卢展工说得很明白:我们必须明确目标、砥砺奋进!卢展工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河南是一个发展中的大省,正处于负重爬坡阶段,破解“四道难题”要靠发展,实现“十二五”目标要靠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最根本的也要靠发展。发展是我们省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离开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卢展工指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如果河南发展慢了,不仅自身的矛盾问题无法解决,对河南人民、对中央嘱托无法交代,还会拖全国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后腿。河南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长春同志在河南工作时就提出了“一高一低”的要求,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提出了“两高一低”的目标:发展速度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卢展工进一步解释说,从“两高”来讲,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缩小与全国的差距,赶上全国发展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走在中部地区前列”重要指示精神的要求。必须强调的是,实现“两高”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省近几年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国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有一定关系。从明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将对各省区市生产总值实行统一核算,把各省区市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国生产总值增速衔接起来,按照对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增速的试算,我省发展速度事实上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未来几年我省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困难很大。
还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的“两高”,是科学发展的“两高”,是可持续的“两高”,是统筹协调的“两高”,是惠及民生的“两高”。所以,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生产总值指标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呼应,注意统筹协调,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我国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既是落后生产力之危,又是先进生产力之机;既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又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正视落后生产力之危、传统发展模式之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技术含量不高的严峻现实,无不唤起我们的危机感;缺少核心技术、创新人才、高端产品的客观制约,无不骤增我们的紧迫感;抓住先进生产力之机、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就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强力支撑,实现节能减排,开拓国内市场、带动消费需求。只有把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国的经济才能迎来又一个跃升的新起点。
自主创新是根本,观念创新为先导。“三个发展”是实现绿色转型和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转型发展是关键,自主创新不可少。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强力支撑,转型发展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勉强推进了也是低水平的、不可持续的。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就要深化对建设创新战略思想的认识,深化对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的认识,深化对科技发展、国情特点和自主创新主要任务的认识,深化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要大力营造自主创新浓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自主创新愿望得到尊重,自主创新活动得到鼓励,自主创新才能得到发挥,自主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最广泛最充分地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新活力。要以大手笔、高层次、强力度谋划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基点和重要抓手,真正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自主创新是根本,产业创新为核心。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科学确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破解技术难题、拓展发展空间,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全方位的科技服务。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以建设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抓手,抓好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精深加工技术,以新科技孕育新产业,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要着眼长远推进自主创新,重视发挥后发优势,善于借助外力、高端嫁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推进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的同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自主创新是根本,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要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形成自主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构建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国家促进科技进步的总体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科学编制我省自主创新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为科技创新提供法制保障。要加快建立地区创新体系,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把企业的主体作用同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以及高等院校的生力军作用结合起来,促进科技支撑与产业振兴、企业创新相结合,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特别要使大型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投入者、创新人才的主要吸纳者、创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要构建自主创新人才开发体系,加快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队伍,重视培养自主创新领军人物,发挥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不在自主创新中发展,就在懈怠守旧中淘汰。在新起点上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就要紧紧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这个牛鼻子,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提升发展新活力,增强发展新后劲,拓展发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