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VPN和NAT?试叙述其工作原理及特点
VPN是一种网络通讯方式,最早主要用于保证网络通讯的安全和私密。VPN的英文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成中文是“虚拟专用网络”。要明白VPN的最初用途,就让我们来先去掉“虚拟”这两个字,来谈一谈“专用网络”。
VPN用户和VPN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加密的,这样就不会被黑客盗取内容。这就好比两个人打电话,是有可能被第三方监听的,但是如果打电话的两个人使用的是别人都听不懂的特殊语言(这就是加密),那么即使有人监听,打电话的内容也不会被泄露。
有了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使用VPN能保证用户的网络安全:用户所有的网络访问都不直接完成,而是通过VPN服务器作为中间人传递内容,而用户和VPN服务器之间的所有连接都是加密的。这样黑客就无法拦截破解VPN用户的网络访问内容。
windows IPSec vpn的安全漏洞有什么
对广域网的远程用户而言,虚拟专网(VPN)应该是安全的连接,但是因为许多明显的漏洞,致使许多企业质疑VPN的安全性。
VPN安全漏洞通常如何产生?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中间人攻击,主要发生在人们访问无线或有线局域网(或广域网)的时候。黑客可以通过内部访问来窥探连接、收集该连接的信息。同时,如果他能够获得许可证书的话,还可以利用它发起攻击。
第二种潜在的漏洞可能来自于物理访问或监听支持VPN的设备。如果有人遗失了他们的笔记本电脑或移动设备,同时这些设备支持VPN的话,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发生。VPN客户端可能配置为非最佳模式,将许可证书保存在设备本地,而黑客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点击“连接”,甚至可能连密码都不需要输入就可以打开VPN通道。
获取VPN的安全信息是第三种可能破坏VPN安全性的方式。这些安全信息包括VPN终端的IP地址、配置参数和用户许可证书等等。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可能来自于了解VPN具体情况的内部人士,例如从公司离职或被开除的人员等等。大部分网络都不会频繁地变化更改,VPN连接会长时间保持一种状态,因此离开公司的人员有许多机会可以获知访问VPN的具体方法。此外,通过其他一些社会工程学的方法也能够获取这些安全信息,例如利用恶意邮件或电话让用户提供信息等,类似情况也已经多次发生。
第四种破坏VPN安全性的方式是利用身份验证系统的漏洞或缺陷。固件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或是身份验证系统的一些其他缺点都有可能被利用,比如恶意欺骗或重做SSL授权认证。黑客甚至会利用VPN集中器上众所周知的漏洞来使身份验证系统崩溃,从而入侵目标系统。
何种类型的VPN(例如SSL、IPsec等)最有可能受到安全破坏的威胁呢?
不存在100%安全的VPN技术。每项技术都会面临着某种特定的挑战。但是,对于时下普遍采用的两种VPN技术——SSL和IPsec,我认为IPsec要更加安全一些,这是由它们的技术本质所决定的。
作为IETF的一项标准,IPsec拥有安全的内核,技术也相对成熟。此外,在具体应用中,特定的客户端会控制和关联IPsec。相比之下,SSL的控制和关联仅仅通过网络浏览器实现。众所周知,网络浏览器存在许多漏洞,有许多攻击专门针对这些漏洞,因此SSL的安全模型颇受质疑。另外,VPN的三个关键特性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由于对身份认证控制不严,SSL的可靠性也饱受质疑。
网络攻击和vpn有什么关系
网络工具与VPN的作用是:能够让移动员工、远程员工、商务合作伙伴和其他人利用本地可用的高速宽带网连接到企业网络,不再受地域的限制。VPN可以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VPN是建立在实际网络(或物理网络)基础上的一种功能性网络。它利用低成本的公共网络作为企业骨干网,同时又克服了公共网络缺乏保密性的弱点,在VPN网络中,位于公共网络两端的网络在公共网络上传输信息时,其信息都是经过安全处理的,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私有性。
VPN能够让移动员工、远程员工、商务合作伙伴和其他人利用本地可用的高速宽带网连接连接到企业网络。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而对于用户来讲,VPN的工作方式是完全透明的。VPN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扩展资料:
完全控制,虚拟专用网使用户可以利用ISP的设施和服务,同时又完全掌握着自己网络的控制权。用户只利用ISP提供的网络资源,对于其它的安全设置、网络管理变化可由自己管理。在企业内部也可以自己建立虚拟专用网。
VPN有效解决了地理距离过长,无法假设物理网络以及或随时访问企业内网的安全问题。公司内部网络是封闭的、有边界的,这一问题限制了企业内部各种应用的延伸。
通过VPN,将两个物理上分离的网络通过Internet这个公共网络进行逻辑上的直接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无限延伸企业的内部网络,继而使所有用户可以访问相同的资源,使用相同的应用。
百度百科-虚拟专用网络